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稻繁种是野生稻资源保存、利用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野生稻繁种项目是中国农科院下达的研究项目。我们项目组2002年开始对野生稻繁种栽培技术进行探讨研究,经过6年时间的繁种生产和试验,总结探讨出一套野生稻繁种栽培技术。这套技术对今后野生稻繁种和生产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目前的气候、土壤及水资源状况均在我国野生稻分布点的生态环境条件范围内,不受环境污染,适应原位长期安全保存。今后应加强相关的法制管理,并把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3.
在分离克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研究中获得大量转基因水稻材料。为了系统研究转Xa23基因水稻的抗病稳定性和遗传模式, 本文通过逐株进行抗白叶枯病接种鉴定、PCR和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 对一批转Xa23基因水稻植株进行了T0代到T2代的跟踪分析。结果表明, Xa23基因的整合和表达, 使感病受体品种牡丹江8号获得抗病性。由于Xa23基因插入受体基因组的位点不同, 同是单拷贝插入的转基因T0代抗病植株, 其抗病程度有明显差异。T0代植株的抗病程度, 可以准确、稳定地遗传到T1代和T2代。单拷贝转基因植株分离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接近3∶1, 表明转Xa23基因遵循孟德尔单基因遗传模式。已获得2个纯合的单拷贝转基因抗病株系, 它们的抗病程度稍有差别, 将用于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效应分析和杂交稻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4.
中日韩三国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77份薏苡材料在广西南宁集中种植,依照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PGR I)提供的农艺性状鉴定方法来进行田间观察鉴定和数据采集,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国薏苡种质在株高、叶面积、有效分蘖数、主茎直径等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上有着明显差异;日本和韩国的薏苡生长情况较差,明显不适应在我国南方生长,在生产上直接应用意义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薏苡的起源进化、遗传育种以及野生薏苡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为水稻的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未受到人为选择,其中蕴含着大量栽培稻已丢失的优异基因,是重要的基因宝库。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挖掘野生稻的优异种质,探索其优异性状的内在遗传规律,用于水稻育种改良。从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回顾了近几年野生稻的不育性、抗病虫性以及抗逆性等优异性状的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2(t)的鉴定和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菌系接种鉴定及抗谱分析,并与目前国际上已知抗白叶枯病基因比较,证明在水稻抗源C4064中含有一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2(t)。应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和EST等分子标记,对该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通过对F2分离群体及F3家系单株进行遗传连锁性检测,发现6个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分子标记RM27256、RM27274、RM2064、ZCK24、RM6293和RM5926与Xa32(t)基因连锁。它们与Xa32(t)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1、1.0、1.0、0.5、1.5和2.6 cM。其中标记RM6293和RM5926位于染色体近端粒一侧,其他4个标记RM27256、RM27274、RM2064和ZCK24位于基因的另一侧。将Xa32(t)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2.0 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广西野生稻种质在高蛋白育种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5份栽培稻为母本,16份含有高蛋白质的普通野生稻为父本,通过杂交,将野生稻高蛋白基因导入栽培稻中,把获得的9个高蛋白组合进行花药一次培养,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3.70%,平均绿苗分化率6.69%,并获得一批性状与栽培稻接近但蛋白质含量高于母本的高蛋白花粉植株,为水稻高蛋白育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高产籼稻特青和美国优质粳稻Lemont为亲本培育的双向回交导入系为材料,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定位源相关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重)和库相关性状(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穗实粒重)的QTL.特青剑叶长、穗总粒数和穗实粒重显著大于Lemont,剑叶宽则显著小于Lemont.双向导入系群体检测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的QTL 62个,平均每个QTL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的9.0%,变幅为3.0% ~27.9%.Lemont背景导入系在第2、3、4、6、9和11等6个染色体的区段同时定位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QTL 17个,占Lemont背景导入系定位QTL总数的50%.特青背景导入系在第1、3、4、8和12等5个染色体区段同时定位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的QTL 13个,占特青背景导入系定位QTL总数的28.3%.Lemont背景下绝大多数位点导入特青等位基因均增加性状值,而特青背景绝大多数位点导入Lemont等位基因都减小性状值.两个背景共同检测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的QTL有18个,占定位到62个QTL的29.0%,表明源、库相关性状QTL定位存在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发现第3染色体影响剑叶长、剑叶面积、叶片干重、每穗总粒数和穗实粒重的35576704 ~36341768区间和第4染色体影响比叶重、穗总粒数和穗实粒重的4560663 ~13503095区间,在以往不同群体中均被检测到,是影响水稻源、库相关性状的重要染色体区域,对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源、库协调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野生稻和栽培稻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恢复系测253、测258和测交组合博优253、博优258为材料,利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20对引物和SSR标记检测野生稻、栽培稻亲本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在120对引物中,6对引物RM28、RM287、RM347、RM303、RM278、RM154的多态性效果较好;6对SSR引物的扩增产物显示,野生稻的DNA片段已被导入野栽型恢复系及其优良组合中,并且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说明通过远缘杂交大规模导入野生稻细胞核基因,对拓宽恢复系遗传背景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