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世赛标准、规则、技术要求进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加快与世界先进标准的对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助推我省以及森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特别是为森工经济发展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期和施肥量对津川1号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津地区主栽的优质粳型水稻品种‘津川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期和施氮量对水稻的产量、稻谷的常规品质、米粉的RVA特征值和米饭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期和施氮量对产量,糙米率,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RVA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消减值,米饭食味值各种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异。在低氮处理和高氮处理中,时期一与其他两个时期相比,产量更高,稻米的碾磨品质、米粉的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RVA谱的特征值、米饭的外观和食味等理化指标都更为优异。因此,就‘津川1号’这一品种而言,水稻进入抽穗期应尽早施入穗肥。施肥时期一的产量最高,食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粳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6个粳稻品种品质中较为重要的性状进行分析测定,以研究粳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碾米品质性状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整精米率是三个碾米品质性状中最重要的指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影响整精米率;在硬度、黏度和平衡度三个质地性状中,平衡度是最重要的质地性状指标,它能充分反映米饭的食味和外观品质好坏;在3个基本黏度值中,重要性依次为最高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在另外4个特征值中,重要性依次为峰值时间>崩解值>消减值>回复值;RVA谱特征值能够充分反映直链淀粉含量高低,其次是米饭食味值、米饭外观和黏度,再其次是米饭硬度,而蛋白质含量与RVA谱特征值无关.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对产量性状的影响顺序为地上干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粒重〉根干重〉谷草比〉经济系数,对品质性状的影响顺序为蛋白质含量〉食味值〉胴割粒率〉正常粒率〉粉状粒率。若以高产为目标,纯氮施用量应为276~414 kg/hm^2,与目前天津地区生产上实际的施肥水平相符;若以优质为目标,纯氮施用量应≤138 kg/hm^2,即水稻优质栽培应降低氮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肥料种类对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系统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供试水稻品种"津原45"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有效养分的变化来看:有机肥、东洋生物肥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有效磷分别是对照的4.72倍和1.46倍,有效钾分别比对照高35.08%、11.4%,而铵态氮含量以常规施肥最高;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常规施肥、东洋生物肥处理产量均较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63.61%、65.59%;从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可知:常规施肥处理的蛋白质较低,具有较高的食味值,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食味品质,常规施肥是比较好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6.
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杂交粳稻组合的稻米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稻米产量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淀粉是稻米最主要的成分,稻米中淀粉含量超过糙米的90%,此外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如何提高稻米品质也已成为育种学家关注的热点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5个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水稻恢复系材料与粳型不育系2701A配组得到的组合,研究水稻组合间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品质间的差异,为低直链淀粉杂交水稻的选育、恢复系的筛选以及优质食味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中日水稻品系土壤养分及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5种水稻品系土壤养分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优质水稻栽培的施肥方法(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产量低,5个品系以ZR13产量最低,ZR63最高。与日本施肥相比,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5个水稻品系土壤NH4+-N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从食味品质指标的变化看,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低,具有较高的食味值。从不同品系看,ZR63的产量和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均最高,但食味值最低。日本施肥下,ZR13的食味值比ZR63高17.2%;常规施肥下,ZR51的食味值比ZR63高56.1%。综合产量和食味品质,ZR32、ZR51是比较理想的品系,ZR6、ZR13食味值高,但产量低,ZR63产量高,食味品质差。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处理对稻米品质及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地区优质食味粳稻品种津川1号、津原E28和津原4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稻米品质及食味的影响,探索适宜华北单季稻作区提高水稻品质及食味的最佳栽培方式。结果表明:移栽和收获时间的改变,出穗至收获积温变化明显,水稻品质及食味亦发生变化;水稻外观品质也随之变化,整糙米粒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营养品质中水分含有率和蛋白质含有率达到显著差异;积温和水分含有率及蛋白质含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整糙米粒率和水分含有率及蛋白质含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综合评价(食味)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津川1号食味特性整体较好。结合品种的生育特异性,最终可确定在华北地区粳稻于5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移栽和出穗后60 d收获有利于提升水稻品质及食味。  相似文献   
9.
不同稻米食味及食味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优质食味品种的特征特性,建立简便易行的稻米食味评价方法,通过对米饭食味的感官评价,淀粉RVA谱特征值、食味值、硬度和粘度的测定等,研究米饭的主要品质及优质食味元素。结果表明,评价和选择优质食味品种可以主要进行米饭品尝评定、食味值测定和综合评价。自然存放一年的‘吉粳509’食味特性较差,‘津稻291’和‘津稻102’食味特性较好。优质食味稻米分为越光型(Ⅰ型)、津稻102型(Ⅱ型)和津稻291型(Ⅲ型)。培育‘中国越光’、‘津稻102’等类型,培育适合多型人群需要的多型品种,是育种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食味品质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淀粉谱特性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0.42%-56.94%;处理Ⅱ(常规施肥)获得了最高的产量;处理Ⅳ(拟日本稻作法)增产最少;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的稻米产量略低于处理Ⅱ。直链淀粉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处理Ⅳ的崩解值最高,为84.58RVU,消减值最低,仅为10.00RVU,食味值为65.5,食味最好;处理Ⅱ的崩解值最低,为67.75RVU,消减值最高为23.50 RVU,食味值为54.0,食味最差。各蛋白质组分含量与食味值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醇溶蛋白含量与最高粘度和最终粘度呈显著负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最高粘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他蛋白质组分含量与淀粉谱特性中的各项指标间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较好地兼顾了产量和品质,是较为可行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