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耕还草对陕北干草原边缘地带鼠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退耕还草工程建设中突出的鼠害问题,论述了陕北干草原边缘地带退耕还草区鼠害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引起鼠害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控制鼠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测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为进一步防止其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并结合影响葡萄根瘤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对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大部、河北东南部、山东、河南东部、江苏、浙江北部、江西局部、安徽大部、湖北中部、湖南中部、陕西关中及陕南、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通过ROC曲线验证,该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82和0.962(非常接近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年平均气温、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降雨量、最湿月份降雨量、最湿季度降雨量和最冷季度降雨量对葡萄根瘤蚜的潜在分布影响较大。【结论】葡萄根瘤蚜在我国适生范围广泛,加强未被葡萄根瘤蚜侵染地区的监测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芽孢杆菌新菌株S249 cry2Ad2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cry2Ad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新菌株S249质粒 DNA为模板,应用PCR扩增技术得到了1条大小约为2.0 kb的DNA片段(cry2Ad2)。通过引物步行法测定该片段长191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1902 bp,编码633个氨基酸;经DNASTAR软件分析,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70.72 ku,等电点pI=8.26。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该基因与cry2Ad类基因高度同源(同源性达99%)。该基因已在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为DQ219823,并被Bt δ-内毒素基因国际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2Ad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刺蛾幼虫在核桃幼园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为其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集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指数法评判黄刺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根据Iwao-Kuno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确定其理论抽样公式。[结果]测定的聚集指标值C>1,I>0,K>0,m*/x>1,CA>0;Iwaom*-m回归中α=5.845 6>0,β=1.996 6>1;Taylor指数lga=0.741 6>0,b=1.474 0>1。聚集均数λ>2。[结论]黄刺蛾幼虫在核桃幼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强。聚集原因由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其最适理论抽样公式为n=t2/D2(6.845 6/x+0.996 6)。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盾蚧亚科昆虫的基因序列进行研究,探讨EF-1a基因在该亚科昆虫中的分子进化机制,为我国盾蚧亚科昆虫的分类与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EF-1a为目的基因,对分布于中国的盾蚧亚科雪盾蚧属、白轮蚧属、并盾蚧属、盾蚧属、矢尖蚧属、拟轮蚧属和围盾蚧属7个属13种蚧虫以及2个外群的EF-1a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X1.83和MEGA4.0系统发育分析软件,对所得DNA序列的碱基组成、碱基替换、遗传距离等进行分析;通过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进行了信号检验;在MEGA4.0软件中采用最大简约法、邻接法和最小进化法对盾蚧亚科7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盾蚧亚科7属的EF-1a序列中,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5%,25.6%,25.5%和25.4%,A+T的含量为49%,G+C的含量为51%。(2)转换频率是颠换频率的1.3倍,转换主要发生在A与G之间,颠换主要发生在A与T之间。(3)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显示,EF-1a数据集有较强的系统发育信号。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显示,白轮蚧属、并盾蚧属和雪盾蚧属属同一支,盾蚧属和矢尖蚧属属同一支,围盾蚧属和拟轮蚧属属同一支。【结论】EF-1a基因是盾蚧亚科属级分类单元分子系统发育的有效基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6.
经1986~1990年5年的采集调查,鉴定出缨翅目昆虫3科、9属、19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1种。本文着重记述了种类的识别及其寄主与分布。  相似文献   
7.
喷施壳聚糖对核桃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桃枝条短期低温胁迫研究,探讨低温胁迫条件下核桃枝条内的生化代谢过程与树体抗冻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离体香玲核桃枝条以—2、0、4℃低温处理,并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相关酶活性与抗冻蛋白含量,分析低温胁迫后树体抗冻相关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研究结果发现,在—24℃的低温胁迫均能够显著提高核桃枝条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同时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均能够显著提高核桃枝条内SOD、CAT、POD酶的活性,同时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下也有显著增加。说明SOD、CAT、POD和脯氨酸参与了核桃树体的抗冻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各类感器的功能和感受机理、与外界的化学通讯机制等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苹果蠹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存在8种感器: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鳞形感器仅存在于触角背面,栓锥形感器分布于触角鞭节各亚节腹面远端,其他类型感器在触角腹面、背面均有分布。每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类型感器在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美棘蓟马雌雄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为探索缨翅目成虫复眼与其他全变态类昆虫复眼之间的进化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美棘蓟马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美棘蓟马复眼呈肾形,位于头部两侧的触角基部。雌、雄成虫复眼的小眼数量分别为70~76和68~75个;小眼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外凸,小眼之间排列疏松,有分布不规律的感觉毛。成虫复眼类型属于并列像眼,每个小眼由1个叠层的角膜、1个真晶锥体、8个视网膜细胞、1对初级色素细胞、数个次级色素细胞和基膜组成,晶体周围、视网膜色素细胞内和基膜处均含有丰富的色素颗粒。【结论】美棘蓟马雌、雄成虫复眼在小眼数量上略有差异,雌虫略多于雄虫,小眼的大小及排列方式均无明显差异;雌、雄成虫复眼的内部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低温胁迫条件下核桃枝条内的生化代谢与树体抗冻能力之间的关系,对离体‘香玲’核桃枝条以-2℃、0℃、4℃低温处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分析相关酶活性与抗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2℃、0℃、4℃低温胁迫能够使核桃枝条内SOD、CAT、POD的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的含量在0℃、4℃的低温胁迫下显著增加。说明SOD、CAT、POD和脯氨酸参与了核桃树体的抗低温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