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风景画创作进程中,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和影响力极其深厚,当然,茶的素材属性和文化特点,也影响了风景画创作过程中所展现的情感内涵和创作理念表达。因此,在风景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必须注重将茶元素理念应用其中。本文拟从茶元素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风景画艺术创作的艺术特点理解,通过探究茶元素融入风景画艺术创作的可行性,从而分析融入茶元素创作风景画艺术的具体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和能源植物,关于木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栽培品种的遗传改良和性状优化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Gateway誖技术为主要手段,克隆了木薯剪接因子SR蛋白(MeSRs)家族18个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分为6类;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由于富含带正电荷的Arg残基,SR蛋白均为亲水的碱性蛋白。通过在烟草叶表皮细胞中表达GFP融合蛋白,发现全部18个基因都具有位于细胞核中的荧光信号,表明木薯SR蛋白是核定位蛋白。本研究为后续深入探究木薯剪接因子SR蛋白家族基因功能及选择性剪接的调节机制提供科学帮助。  相似文献   
3.
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苏麦188为材料,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板茬、旋耕、耕翻等耕作方式和施氮量210kg/hm2、240 kg/hm2、270 kg/hm2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为稻茬小麦大面积机械化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板茬方式产量显著高于旋耕和耕翻;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产量在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相比其他耕作方式,板茬方式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群体茎蘖数多,但分蘖成穗率不高、源库协调水平偏低,花后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随施氮量增加,穗数和每穗粒数、群体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花后光合生产能力以及源库协调性均呈提高趋势。说明,通过合理增施氮肥可以进一步改善板茬方式下小麦群体质量,协同提升产量构成因素,实现增产。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板茬方式配以施氮量270 kg/hm2或24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开展面向数字人文的古籍触发动词识别及分类研究,对于古籍文本的深层次挖掘和内容揭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利用深度学习分类算法,探索依据古籍触发词进行事件句文本多元分类的自动化方法。[方法/过程]在构建了典籍事件触发词分类体系和触发词典的基础上,选取4个不同类别的事件句文本作为实验数据,利用Onehot和Tokenizer对类别标签和句子文本进行分别编码后,输入Bi-LSTM模型中训练分类器,并通过调整参数设置了对比实验,采取通用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分类器的性能。[结果/结论]经过多次训练和调整之后得到的分类器,在测试集的评估中精确度达到了0.95,证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实验方法和构建的触发词数据集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实现古籍事件句文本的自动化多元分类。  相似文献   
5.
正北方黄河、长江等流域的川塬灌区土地肥沃,光热、劳动力资源充足,灌溉便利,种植芦笋病虫害少,品质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在生产中存在芦笋定植初期行距较大(1.0~1.5m),行间地面覆盖程度低,容易滋生杂草,除草投入较大,制约了芦笋产业的发展。甘肃省临夏州农业科学院在北方川塬灌区的临夏县枹罕乡、临夏市折桥镇于2014年试验示范芦笋定植第1、2年套种大蒜种植模式,使芦笋定植第1年大蒜产量达到600kg/667m~2、产值达到4 800元以上,除去用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