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PCR-SSCP技术,对荷斯坦公牛冻精改良的93头杂种奶牛的脑垂体转录因子-1(POU1Fl)基因第6外显子、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第10外显子、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第2外显子和酪蛋白(CSN1S2) 基因第18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4个基因位点中,只有POU1Fl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2种基因型,AB、BB基因型频率及A、B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3、0.9677和0.0162、0.9838,未发现AA型个体。该群体在此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318和0.0313。测序显示,与普通黄牛POU1Fl基因序列Y15995相比,A等位基因在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第209个碱基处发生了G→C的碱基颠换,导致Thr/Arg替代,其多态的成因及效应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彦男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19-121
利用EXCEL简单、方便的函数功能和录制宏功能,自动检索奶牛体型外貌评定原始数据并转化成相应的线性评分和功能分,根据各性状不同的权重转化为个体之间可相互比较的百分制数值;该程序可对牛群分别进行乳房排序、体躯结构排序、肢蹄排序、乳用特征排序和整体排序,能快速、准确地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做出客观、科学的评判,并为选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奶牛IGFBP-3基因PCR-SSCP多态性与产奶量和生长性能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SSCP技术,对荷斯坦奶牛及荷斯坦公牛冻精杂交改良的黄牛后代(回交二代)共105头奶牛IGFBP-3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研究, 分析了该基因与奶牛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GFBP-3基因第3外显子共存在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A、B基因频率及AA、AB、BB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7667 、0.2333和0.6000、0.3333、0.0667。该群体在这一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578和为0.2937。测序结果显示: 与AF305712相比,B等位基因在第8515碱基处发生了G-A的转换,而A等位基因在此处与AF305712序列相同;此外,A、B等位基因在AF305712的第8634碱基处均发生了T-C的无义突变。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AA基因型305天产奶量、12月龄体重极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 P < 0.01);AA型12月龄体长和体高均极显著高于AB型(p<0.01),而BB型与AB型和AA型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的胸围、腹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荷黄级进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方面与纯种荷斯坦奶牛的异同,将32头奶牛根据荷斯坦牛血统含量分为3个组,测定了各组的不同月龄体重、体尺指标和泌乳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荷黄级进杂交代数的提高,杂种后代在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方面与纯种荷斯坦牛的差距逐渐缩小;荷黄级进杂交三代与纯种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乳脂率、15月龄体重、体高、胸围、腹围差异不显著,改良效果明显,适宜在北方农区生产体系中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验证荷斯坦种公牛对荷斯坦杂种牛生长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以荷黄低代杂种、荷黄高代杂种和纯种荷斯坦牛3种群体共计293头奶牛为研究材料,利用北美荷斯坦种公牛对不同奶牛群体进行杂交改良,根据系谱信息追踪各群体的后裔,测定个体初生、2月龄、6月龄、12月龄、14月龄和成年体重,以纯种荷斯坦牛为对照组,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群体、世代和母本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评估杂种奶牛生长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高代杂种和低代杂种的初生重显著低于纯种(P0.05);高代杂种和纯种12月龄重、14月龄重、成年体重显著高于低代杂种(P0.05),高代杂种与纯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世代生长性能显著高于一世代和零世代(P0.05),一世代显著高于零世代(P0.05)。群体和世代间互作效应仅对2月龄重有显著影响(P0.05)。母本效应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提示:高代杂种初生重低、育成期生长发育快,而成年体重与纯种荷斯坦牛无显著差异,在现有生产体系下实现最佳的遗传环境匹配,适宜在北方农区生产体系中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6.
奶牛(Bos taurus)的繁殖性能与机体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是由PPARG基因编码的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在调控动物能量稳态、繁殖生理和免疫应答等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PPARG是奶牛繁殖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实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并结合测序,检测中国荷斯坦牛PPARG基因exon7区Q448H错义突变,并分析其对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PPARG基因exon7共存在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G/T在低代杂种、高代杂种和纯种荷斯坦牛群体中的频率分别为0.65/0.35、0.75/0.25和0.69/0.31,优势基因型为GG型;3个实验群体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测序结果显示,与普通牛PPARG基因序列(NC_007320.6)相比,T等位基因在64 947位核苷酸处发生了G→T的碱基突变,导致第448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组氨酸,而G等位基因与NC_007320.6序列相同。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GG型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days to first breeding,DFB)显著低于GT型(P0.05)和TT型(P0.01),标记对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的表型贡献率为3.82%;GG型空怀天数(days open,DO)显著低于GT型(P0.05),标记对空怀天数的表型贡献率为2.55%;GG型第1胎次配妊次数(number of services per conception,NSC)显著低于GT型(P0.01),标记对第1胎次配妊次数的表型贡献率为2.24%;第2胎次NSC显著低于GT型和TT型(P0.05),标记对第2胎次配妊次数的表型贡献率为3.46%;各基因型之间初产月龄(age at first calving,AFC)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G等位基因,DFB、DO和NSC(第2胎次)的加性效应分别为-6.97 d、-11.2 d和-0.215次。基因替代效应分别为-8.83 d、-15.70 d和-0.25次,即每个G等位基因替代T等位基因会导致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提前8.83 d,空怀天数缩短15.7 d,配妊次数降低0.25次,等位基因G为高繁殖性能优势基因。PPARG基因Q448H突变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奶牛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多态性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为中国荷斯坦牛的优化育种提供相应的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以4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材料,参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方法采集产奶量和乳成分数据;采集试验牛血样,提取DNA,PCR扩增FASN基因,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并结合测序确定基因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FASN基因外显子34存在2个等位基因、2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3 9和0.186 1,试验群体在这一位点上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遗传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72 3和0.257 0。测序结果显示,与普通黄牛FASN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285607)相比,B等位基因在第16 024和16 039位核苷酸处分别发生了A→G和C→T碱基突变,其中A→G突变导致苏氨酸变成丙氨酸,C→T突变导致精氨酸变为色氨酸;A等位基因与AF285607序列相同。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AA型个体305d乳脂量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05),等位基因A为高乳脂量优势基因。【结论】FASN基因外显子34突变位点可作为高乳脂的分子遗传标记应用于中国荷斯坦牛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对肉仔鸡肉品品质的影响,从而提高肉仔鸡的肉质性状。[方法]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将1 000羽白羽肉仔鸡随机分为基础日粮+黄霉素、基础日粮+中草药1.0%水平、基础日粮+中草药1.5%水平、基础日粮+中草药1.0%水平+甜菜碱、基础日粮5组。[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各项屠宰性能和肉品品质的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基础日粮+中草药1.0%水平组的蛋白含量略高于其它组,脂肪含量低于其它组。[结论]各处理间胴体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各个方面均表现出该中草药组方的饲养效果有优于抗生素组的趋势,该复方中草药的最适添加水平为1.0%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SSCP技术,对荷斯坦奶牛及荷斯坦公牛冻精杂交改良的黄牛后代(回交二代)共105头奶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内含子2部分序列和外显子3全部序列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了该基因与奶牛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GFBP-3基因第2内含子共存在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A、B基因频率为O.7667和O.2333,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000、O.3333和0.0667.该群体在这一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O.3578和为O.2937.测序结果显示,与普通黄牛该基因序列(AF305712)相比,B等位基因在第8 515碱基处发生了G→A的转换,而A等位基因在此处与AF305712序列相同.此外,A、B等位基因在第8 634碱基位置(属第3外显子区)均为c,而普通黄牛在此处为T碱基,该突变为同义突变.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AA基因型305 d产奶量和12月龄体重极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1);AA型12月龄体长和体高均极显著高于AB型(P<0.01),而BB型与AB型和AA型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的胸围和腹嗣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GH基因SNPs与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相关性。以Z32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H基因第5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的多态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GH基因第4内舍子(2017bp处)存在C—T的碱基转换,该群体在此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为中度多态。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泌乳性状显著相关(P〈0.05),TT型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和305d乳糖量显著高于CC型(P〈0.05);TC型与TT型、CC型之间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TC型在数值上有优于CC型的趋势。建议将等位基因T作为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