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通过自主设置的4个性状参数,对比研究10 a前后地盘松种群的枝干生长性状变化,同时运用O-ring函数研究种群点格局变异情况,分析这些形态性状与点格局随时间变迁发生的环境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1)设置的4个形态性状参数除活枝存数干高比(RNDLH)外均达到极显著。10 a间,树曲高比数(HLR)增加36.3%,幅径截面比数(CARCD)增加了54.3%,轮生枝间长均数(MLB)增加181.5%。说明经10 a时间后,地盘松种群综合形态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2)在种群年龄结构层面上10 a前后相比,地盘松幼林龄段的种群中HLR有显著的分异(P<0.01),CARCD和RNDLH都有较显著分异(P<0.05),MLB很显著的分异(P<0.001);中林龄段的种群中HLR和RNDLH无显著分异(P>0.05),CARCD有较为显著的分异(P<0.05),MLB显著分异(P<0.001);成熟林龄段的种群中HLR和RNDLH有显著的分异(P<0.01),CARCD无显著分异(P>0.05),MLB则显著的分异(P<0.001)。(3)10 a前后相比,种群的点格局都相对稳定,1~50 m的尺度上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分布强度变化趋势也一致。地盘松种群形态性状在较长时间跨度下采用形态改变方式,并形成较为多样化的环境适应表现,种群选择的是多向的适应策略应对。而在10 a的时间跨度下,地盘松种群并不轻易启用改变种群格局分布来作为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秦岭中段天然油松林生态种对和功能群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个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分析了油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种间联结及其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林生态种对有8个:山杨-栓皮栎、秦岭木姜子-黄连木、光皮桦-青杄、色木槭-刺叶栎、色木槭-铁杉、盐肤木-槲栎、梾木-少脉椴、桦叶四蕊槭-青榨槭.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结果结合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将该区油松天然林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其中油松独立成为了生态关键种的种组.结合生态种对,把第4个生态种组近一步划分为4个功能群:"广泛伴生种"、"嗜热物种"、"嗜湿物种"和"潜在建群种",各功能群都具有明显的生态过程(主要是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能帮助解释物种对生态系统过程影响的机理.生态种对和生态种组两者结合分析植物功能群得出的结果合理,功能群之间的界定也比较清晰,符合各种群的生物学等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层深度苜蓿断根后对其株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苜蓿进行不同土层深度断根处理,以阻断其不同深层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研究苜蓿地上部分株高生长的反馈特征。结果表明:苜蓿在不同土层断根当年,各深度的断根处理均使苜蓿株高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不同层次断根的苜蓿在断根当年浅层次断根(20、406、0 cm)受到的水分胁迫较其它处理严重。在断根初期(半个月)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在收获期株高与对照(26.70 cm)相比,株高分别降低了13.10、12.851、1.30 cm,表现为断根越浅,影响越大。各处理在断根的次年,苜蓿返青期的株高变化曲线十分平缓。收获期断根处理20、402、30 cm的苜蓿株高比对照(37.96 cm)分别降低了5.08、5.34、5.30 cm,较对照差异性极显著(P0.01),各断根处理较断根当年株高的生长量均有显著提高。两年的数据表明浅层次断根处理的株高生长受到水分胁迫较深层断根处理严重。不同土层断根处理的株高生长受抑制程度为:浅层次处理中层次处理深层次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对四川二滩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植被和保护对象调查观测的基础上,走访了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保护区内的原居民,研究了保护区的栖息生境现状,提出了主要问题和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秦岭西段天然油松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和植被过渡带,油松群落是顶级群落之一,研究油松种群表现出来的特有结构和生命周期,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在该区域油松能够成为主要建群种之一的机理.根据埘秦岭西段油松种群的调查资料,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曲线和死亡率曲线,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油松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Ⅲ,阳坡油松由于密度效应会导致种群自疏.HI现"一张一弛"现象.阴坡油松种群在弱光照的胁迫下,弱化了密度效应的作用;(2)油松种群死亡率的波动周期为15 a,在时间格局上也一致,这对油松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理论参考价值;(3)谱分析表明不同坡向的油松种群生长周期不同(阳坡>阴坡),同时大周期内有小周期的波动.可见油松种群本身在结构上存在内调节机制,用以有效配置资源形成稳定种群.其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种群学角度上解释油松群落成为顶级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断根对4年生紫花苜蓿第1茬叶片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的根系可以使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充分利用土壤水分,这是其适应性强和分布广的重要原因,但由于根系入土深而取样和观察困难,所以研究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不同深度断根后形成吸水胁迫,可为研究不同深度的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此,于紫花苜蓿返青期,分别在距地面40 cm、80 cm、120 cm、160 cm、200 cm、240 cm、280 cm、320 cm、360 cm、400 cm、450 cm和500 cm土层处水平切断其根系,研究断根对第1茬紫花苜蓿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叶片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深度断根均可使紫花苜蓿叶片中RWC降低,且240 cm以内的断根处理RWC显著(P<0.05)降低;断根对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因生育期和断根深度而异,断根后,分枝期叶片中SOD、CAT活性绝大多数处理升高,其中,CAT活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POD活性绝大多数处理降低,且200 cm以内断根的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现蕾期和初花期叶片中各保护酶活性均降低,SOD、POD活性绝大多数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且在≤160 cm的浅层断根和≥400 cm的深层断根叶片中各保护酶活性显著(P<0.05)较中间深度断根的高;断根形成水分胁迫后,保护酶活性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