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农用抗寄生虫抗生素尼莫克汀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蓝灰链霉菌产尼莫克汀的发酵工艺。通过摇瓶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时间、温度、溶氧及接种量对蓝灰链霉菌发酵产尼莫克汀的影响。结果表明:菌龄为8天的蓝灰链霉菌孢子适用于制种,并以甘油管法低温保存建成工作细胞库,但保存时间应不超过2个月;将工作细胞库中的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置于28℃培养28 h,种子质量较好。摇瓶发酵的较优条件是容量为250 mL的三角瓶中装有发酵培养基50 mL,以5 %的比例加入培养好的种子液,将发酵瓶置于25℃以250 r/min的转速发酵8天,尼莫克汀产量可达164.90 μg/mL。  相似文献   
2.
红麻秸秆发酵转化燃料乙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麻秸秆含纤维素42.31%、半纤维素22.58%、木质素23.79%.分别采用热水和3%硫酸、1.5%烧碱溶液对红麻秸秆进行预处理(121℃,60 min),通过纤维素酶催化水解,红麻秸秆平均纤维素转化率分别达到12.23%、25.62%和85.34%,说明碱性预处理比较适合.以10 g碱处理红麻秸秆样品为底物的同步糖化发酵试验表明,当发酵168 h后,乙醇浓度达到26.06 mg.mL-1,乙醇产率达到理论产率的76.71%.  相似文献   
3.
木糖是木质纤维质水解产物中含量仅次于葡萄糖的单糖,由半纤维素水解生成.研究表明,将本质纤维素原料中的木糖发酵生成乙醇,可提高纤维燃料乙醇的转化效率25%左右.天然菌种在发酵过程中具有副产物多、乙醇得率低、易污染、耐乙醇能力差等缺点,难以工业化应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构建了可以高效代谢五碳糖和六碳糖的基因重组菌.虽然这些重组菌株在木糖转化酒精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菌种发酵木糖生产酒精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农作物秸秆转化燃料乙醇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非粮纤维燃料乙醇因其原料来源广,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是全球生物质燃料乙醇的研发重点.纤维质预处理是纤维质转化乙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纤维素的水解效率和纤维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本文对处理各种纤维质的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四种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对纤维质预处理技术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对非粮纤维燃料乙醇技术的研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福州与龙岩2个环境下,以烤烟品种‘台烟7号’与白肋烟品种‘白肋21’为亲本构建的127个F2:3家系为材料,对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分枝数、生育期和茎叶夹角7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种环境条件下,F2:3家系大部分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是一个较为理想的QTL作图群体。F2:3家系内各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叶长、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受环境影响较大。由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得出:在2种环境下,21对性状中均有13对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大部分性状相关系数均大于0.3,说明F2:3群体主要产量性状间具有复杂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红麻秸秆高效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地球上储量最大的可再生的植物纤维质转化制备燃料乙醇,对于减少温室效应,缓解能源紧张,提高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红麻是一种传统的速生高产的纤维作物,为提高红麻纤维质的糖转化率,采用H2O、H2SO4、NaOH溶液(121℃,60 min)或白腐真菌P. sajor-caju固态培养的方法,对红麻秸秆进行预处理,比较了后续的纤维素酶催化红麻秸秆水解的纤维素转化率。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样品的纤维素转化率达到82.24%,说明碱性预处理比较适合于红麻秸秆。微生物法预处理能有效去除红麻秸秆的木质素,提高样品的纤维素转化率,但耗时较长,糖分有所损失,可作为辅助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麻类科学研究的实践,从黄/红麻高产优质多抗育种、高产栽培技术、良种繁育、收剥机械化和纤维生物脱胶等五个层面上,论述了黄/红麻发展的技术瓶颈与政策支持,提出了若干突破技术瓶颈方法的思考与对策,以期形成共识,促进黄/红麻科学研究与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麻类科学研究的实践,从黄/红麻高产优质多抗育种、高产栽培技术、良种繁育、收剥机械化和纤维生物脱胶等五个层面上,论述了黄/红麻发展的技术瓶颈与政策支持,提出了若干突破技术瓶颈方法的思考与对策,以期形成共识,促进黄/红麻科学研究与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