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夏 8 5杨 (PopulusבLinxia85’)是甘肃省临夏州林科所选育出的新的杨树优良品种 ,2 0 0 3年“临夏85杨研究”项目通过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该品种具有生长迅速、生长季长、主干通直、抗寒、抗病虫能力强之特点 ,特别是对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危害 ,能产生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西丰杨在临夏地区的物候期,对4个西丰杨品种和临夏85杨试验林一个生长季物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西丰杨6号和西丰杨21号较适应临夏地区的气候条件,可以在该地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3.
欧洲甜西梅高接换头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本地山毛桃、桃树、李树大树上采用高接换头技术嫁接甜西梅,通过调查成活率,选择出最佳嫁接甜西梅的砧木树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园和薛家试验点同属临夏县,但土壤、气候、温度、水分、管理水平等有一定差距,生态园点-比薛家点在各方面具有较好的条件,故嫁接试验结果自然显示出生态园点的嫁接成活率-高于薛家点。嫁接砧木可选择毛桃、山杏和本地李树,嫁接时间则以秋季为好,嫁接方法以带木质芽接法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临夏85杨光合干物质生产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青杨作对照,对临夏85杨光合速率、枝干承载叶面积及年干物质生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临夏85杨年平均光合速率较青杨低20%,5~7月差异较大,8~10月差异不明显。(2)杨树枝干横断面积与其承载叶面积呈线性相关。临夏85杨承载叶面积随枝干粗度的增大而增长的趋势远强于青杨,直径为6cm的枝干,其叶面积是青杨的1.336倍;同粗度枝干承载叶面积的最大比值为1.3867。(3)叶片年生产干物质量,临夏85杨为0.8244kg/m^2,青杨为0.9945kg/m^2,直径为6cm的枝干,年生产的干物质量,临夏85杨较青杨提高11.1%。叶面积的剧增是临夏85杨生长量高于青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临夏85号杨树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杨作为对照,对12年生临夏85号杨的年生长及幼树生长状况进行分析,临夏85号杨有如下特点:①生长季推迟10~15 d,年生长期延长20 d;②对环境反应敏感,对夏秋雨水利用较充分,水、光、热协调复合,可促进其生长;③材积生长量较对照提高88.98 %,数量成熟期为22年;④速生期较长,适于培育中大径材及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6.
对栽植在临夏县永江生态园的5个甜西梅品种生长物候期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表明,女神、婉姬在适应临夏地区气候方面优于斯坦雷、苏格和女神,可适宜在临夏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丰杨与临夏85年生长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龄生杨树试验林一个生长季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西丰杨21号、6号、77号、25号较临夏85杨生长优势突出,其生长量远大于临夏85杨,适宜在临夏川塬灌区栽植。  相似文献   
8.
临夏地区不同甜西梅品种果实纵横径生长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临夏地区不同甜西梅品种果实纵横径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甜西梅各品种间果实生长量出现较大差异,就横径、纵径生长量进行综合分析,生长量大小依次为女神婉姬斯坦雷苏格。各品种间果实生长期也有很大差异,婉姬、女神、斯坦雷果实生长期较长,速生期长,生长速度快。各品种间果实纵、横径生长的速生期不尽相同,横径速生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纵径速生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因此5月上旬至7月下旬是甜西梅果实的速生期。在临夏地区甜西梅栽培中,应首先选择女神、婉姬、斯坦雷等品种,在4月下旬至7月下旬,加强果园土水肥管理,以实现丰产高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刺椒黑胫病预防技术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夏刺椒主要栽培区的东乡县(河滩)、临夏县(莲花、南塬)、积石山县(银川、安集)等乡(镇)开展了调查。通过对149个样地资料的黑胫病感病指数与地类、水分供给条件、立地条件综合、间作状况、树龄、栽植密度、椒园郁闭度、椒园管理水平等因素的数量化模型Ⅰ分析。结果表明,水分供给条件是影响黑胫病感病指数变化的主导因子,各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水分供给>间作类型>栽植密度>地类>管理水平>树龄>立地条件>郁闭度。降低黑胫病感病指数的最佳组合为:B13+B23+B32+B41+B51+B62(B64)+B72+B82。通过对159个样株资料的对比分析,生长在不同位置的刺椒其黑胫病发生率、染病级数均有较大差异,地中心较地边和地埂黑胫病综合发生程度增大7~8倍。最后从发展战略上提出预防刺椒黑胫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