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的化感作用,追踪测定2种藻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蒲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化感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且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水华鱼腥藻,说明香蒲对2种藻类的化感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质量浓度为50 g/L时,处理后12 d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抑制率分别为91.37%、65.64%。试验过程中2种藻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表明香蒲水浸提液对2种藻类细胞具有胁迫效应,造成活性氧(ROS)的大量积累后,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结构严重受损,叶绿素a含量下降,干扰细胞代谢,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蛛网萼的地理分布模拟及迁移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国家Ⅱ级野生保护植物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的地理分布格局,了解它在气候变化下地理迁移的趋势,运用DIVA-GIS软件及其整合的BIOCLIM和DOMAIN模型,结合经过筛选的80个精确分布点信息,对其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均表明:当下蛛网萼的潜在分布区集中在中国浙赣闽交界处和日本四国岛,且未来气候下蛛网萼的最适生活区有明显的缩小,低度适生区整体向西偏移,并有向高海拔迁移的趋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表明:2种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值)均达到0.9以上,说明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对19个气候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95%以上,其中年降水量(BIO12),最湿季降水量(BIO16)和最暖季降水量(BIO18)载荷值较高,是影响蛛网萼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表明水分是影响蛛网萼分布的主要因素。建议基于其预测的分布区域开展相应的调查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光强处理下盆栽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光合生理参数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特征,以盆栽芒萁为研究材料,通过覆盖不同层数遮阳网模拟3种光环境,并以全光处理为对照,测定光合-光响应进程中的气体交换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等参数。结果表明:①随遮阳程度减弱,盆栽芒萁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特征;净光合速率以13.00%全光处理下最大,除对照外,4.75%全光处理下的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最低。②4个光梯度中,35.96%全光处理是气孔因素向非气孔限制因素转变的转折点,而盆栽芒萁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在13.00%全光处理时达最大值。③盆栽芒萁的可溶性蛋白质为722.27 μg·g-1,MDA为7.74 mmol·g-1,均在全光下达最大值,并与抗氧化酶协同作用以维持盆栽芒萁幼苗的正常生长。因此,盆栽芒萁对光的适应可通过光合生理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MDA的变化获得调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