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演变规律,该研究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兴趣点、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3个维度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GIS空间分析对2010—2020年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开展了动态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但区域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空间上呈现西南部相对下降,东北部逐渐上升的演变趋势;2)从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内部来看,2010—2020年生产空间质量指数稳定上升,较高及以上质量等级县域的分布已从洞庭湖区南部转向东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生活空间质量指数明显提高,呈现由市辖区逐渐向外扩张发展的空间演变规律;生态空间质量指数基本保持不变,空间上呈现顺序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梯度递减的分布特征;3)影响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为乡村经济活动强度、生物丰富度指数、乡村休闲设施密度、农业机械化水平、乡村电力设施水平、医疗情况和水文指数。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充实、丰富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理论成果,同时也为推进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和乡村振兴状态监测提供了数据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长株潭地区县级行政区域为例,摒弃局限于乡村内部变量的常规研究思路,在构建乡村重构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等方法研究乡村重构时空格局及其城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6年间,长株潭地区乡村重构度在研究期内县均增长7.55个百分点,呈现"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形分异发展结构;2)乡村重构度和城镇四项驱动因子均具有高水平类聚现象,乡村重构发展与受城镇驱动作用均存在较强的地域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3)研究区北部发达地区乡村重构格局受城镇化、生活水平驱动作用较强,南部远离城市核心地区受投资建设水平和市场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新时期,长株潭地区不同乡村格局的重构要基于城镇驱动力的差异程度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措施,特别是对于落后地区的乡村重构要更加重视乡村资源潜力和城镇发展实力的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灌溉、翻耕、柴油等6类农地利用碳排放源,测算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析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序特征,并基于GIS研究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碳排放量从1999年的317.40万t增加到2014年的446.99万t,碳排放强度从1999年的987.79 kg/hm~2增加到2016年的1 076.26 kg/hm~2;(2)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且集聚效应明显,2个年份排名前五的碳排放量总和分别占全省碳排放总量的54.34%和53.64%;(3)2010年和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水平在空间格局分布上重合率达到100%,二者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善,电力行业的改革也逐步加快。电力公司的所有生产电经营电的活动同样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制定,对发展过程中展现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新电力市场形势下的角度重新审视。电力公司在计划经济下的各种有利政策正在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市场发展的政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更加深化,电力公司之间将像其他它市场参与者一样参与到电力市场竞争中来,在电力市场中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在当今能源市场和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哪个电力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大,那么就意味着这个电力公司把握  相似文献   
5.
借鉴生态安全研究思路,构建了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明确其土地利用碳排放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安全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安全平均值为0.685 5,碳排放安全最高的是张家界市(0.771 7),最低的是娄底市(0.533 3);从安全等级上看,处于临界安全状态的是湘潭市(0.622 4)和娄底市(0.533 3),其余各市均处于亚安全状态,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安全整体上并未表现出极其明显的空间差异;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压力-响应模型的拟合分析表明,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娄底市和吉首市等6个地级市为高压力高响应状态;郴州市、衡阳市、邵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永州市和怀化市等8个地级市为低压力低响应状态。说明在新时期湖南省应充分考虑单位GDP能耗、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人均生态用地面积等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湖南省各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安全具体特征,采取差异化的土地利用碳排放优化方式进而推动湖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安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碳排放和碳吸收双重视角来探究农业碳收支时空差异和碳补偿潜力,为湖南省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和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绝对β收敛、参数对比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县域农业碳收支时空差异、碳补偿率空间相关性及收敛性特征、农业碳补偿潜力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湖南省县域农业碳排量整体呈“以高值区为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结构且农田土壤碳排量是其主要来源,县域农业碳排强度呈“西南高,东北低”且逐年显著降低;县域农业碳汇量整体呈“东中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格局且其农业碳汇能力渐趋增强。稻谷对农业碳汇量贡献最大,农业碳吸收强度显著提升且其空间格局发生明显转变。县域农业碳补偿率表现为净碳源,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收敛性且其空间集聚特征和关联特征均较为明显。县域农业碳补偿潜力在空间上呈现显著不平衡特征,中、高碳补偿县域比例达60.66%,表明湖南省县域农业碳补偿率偏低,仍具有很大碳补偿空间。[结论] 应深入强化区域合作,多方共促绿色转型,充分发挥农业碳补偿率热点区辐射带动效应,维持好农业碳补偿能力较强区域优良低碳农业发展情势,重点关注中、高碳补偿潜力区域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缩减湖南省各县域低碳农业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7.
基于碳均衡视角的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先超  朱翔  周跃云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6):158-163,170
以中部典型省份湖南省为例,采用湖南省及14个地级市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耗、水泥产量数据以及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数据,基于碳均衡视角,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净排放测算模型,估算并模拟分析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2000-2009年,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年均增加523.98×104 t,其中,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占湖南省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长期稳定在85%以上,是最主要碳源;(2)2009年断面数据表明,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岳阳、娄底、郴州、衡阳、长沙、湘潭6市属高碳区,常德、益阳与株洲3市属中碳区,邵阳、怀化、永州、张家界与吉首5市属低碳区;(3)2003-2009年,湖南省碳吸收量呈现出小幅增长趋势,导致湖南省净排放迅速增加,由2003年的2 608.01×104 t增加到2009年的6 554.62×104 t,7年净排放累计为35 086.11×104 t;(4)2005年断面数据表明,湖南省碳吸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怀化、永州、郴州与邵阳4市属高值区,衡阳、常德、株洲、张家界、长沙、岳阳及益阳7市属中值区,娄底、湘潭与吉首3市属低值区;(5)2003-2009年,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之间未达到均衡状态,净排放由2003年的2 608.01×104 t增加到2009年的6 554.62×104 t。  相似文献   
8.
1制约电力市场开拓的因素和主要问题1.1社会角度电价机制有待调整:我国现有电价体制下,电力市场以垄断价格为主,基本霸占整个市场。许多供电企业目前不能自主、灵活地利用价格机制调节本地电力市场,这将严重限制供电企业在本地电力市场的开拓。电能替代产品的出现: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能替代产品出现并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比如直接利用煤气、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的设备,逐渐蚕食着电力市场。社会普遍法律意识淡薄:由于社会因素和企业营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房山区电力负荷的增加,长阳镇110 kV大宁变电站现有的2组消弧线圈已经不能满足10 kV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针对大宁站消弧线圈容量不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特点的基础上,计算了大宁站3号和5号母线的理论电容电流,并分析了其增大的主要原因,根据最大可能电容电流计算出了需要消弧线圈的容量,通过分析大宁站的实际发展规划提出了对消弧线圈装置进行更换或者增容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采暖形式以区域锅炉房和热电厂为热源集中供热为主,燃料以煤为主。因此燃煤所造成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排放造成了我国北方城市冬季的空气污染。为改善城市环境,缓解采暖造成的污染,国内许多大城市开始鼓励采用清洁无污染的采暖技术,经实际检验,电采暖就是其中值得推广的一种采暖方式。电采暖设备在使用中对当地空气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设备调节灵活,而且使用电量又不存在无法计量收费的难题,因此电采暖开始受到居民的关注并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