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自生细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根际存在着一类有益的自生细菌它们通过各种间接的或直接的方式抑制植物病原菌繁殖并促进植物生长。近年来,对促生根际自生细菌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已清楚地表明,这些微生物的广泛利用将会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吲唑酯(Ethychlozate,IZAA)促进番茄早熟和果实品质等各种生理效应作了初步研究。“强力米寿”番茄定植后30天和40天,分别用6.25、12.5、25、50ppmIZAA叶面喷洒二次。除6.25ppm外,各种浓度的处理都具有促进果实早熟的作用。以50ppm处理二次的效果为最佳。收获始期提早4天,可溶性固形物、还原必糖及酸度等各项指标也相应提早增高。IZAA具有促进增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酶)活性和促进番茄实提前转色的功能,引外50ppmIZAA处理后,能使番茄叶片出现偏上生长和植株基部形成瘤状突起,此类突起会发生木栓现象并引起不定根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番茄离体子叶培养的形态发生及过氧化物酶的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MS附加BA5mlL^-1,IAA0.2mgL^-1及BA1mgL^-1,IAA0.2mgL^-1的培养基上,考察了离体番茄子叶的愈伤组织发生及组织再分化的进程,并测定了培养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通过分析离体组织形态发生初期的生理生化变化,试图寻找番茄子脱分化及再化与理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荧光假单胞菌株M18产PCA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研究了产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CA)的荧光假单胞菌M18在各种碳源、氮源、盐类、温度、接种量下PCA的积累情况,确定了适合PCA分泌的最佳培养基(1L)为:葡萄糖20g,肉胨22g ,KNO3 10g,NaCl 0g;最佳培养温度为29℃、接种量为5%;最佳 培养时间为44h左右。在此条件下,PCA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可达到750mg/L,为大规模发酵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中嗪霉素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0.7965X一4.3424(R2=O.9938),药剂的EC50值为0.4366±0.5130ug(a.i)/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ug(a.i.)/mL申嗪霉素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71.5%,显著高于100g.g(a.i.)/mL井冈霉素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10 ug(a.i.)/mL和50ug(a.i.)/mI,中嗪霉素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次之,分别为44.4%和61.3%。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200 9χ-2.0904(r2=0.9681),其EC50为0.08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植株喷施申嗪霉素有效成分剂量6.45μg/mL后第1、8、15天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99.37%和81.23%;喷施申嗪霉素3.23μg/mL后第1、8、15天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60.54%和64.58%,且与喷施井冈霉素有效成分剂量50μg/mL的防治效果94.43%、64.17%和30.49%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吩嗪-1-羧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以吩嗪-1-羧酸为惟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96株能够降解吩嗪-1-羧酸的菌株。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共将其分为16种类型,对这16种类型的代表菌株16SrDNA的部分序列(500bp)进行基因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比对,分析其在系统发育分类学上的地位。其中,菌株V-6,204和207分属于细菌拟杆菌门的不同纲目,菌株132属于放线菌中的红球菌属,其他12株菌株分属于α、β、γ-变形菌纲。对16株代表菌株降解吩嗪-1-羧酸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6株代表菌株能降解吩嗪-1-羧酸,但其降解效率低,培养35d后的降解率为16.5%.34.6%。降解效率最高的两株菌株为133和102.其降解率分别为34.6%和32.9%,与菌株133亲缘关系最近的菌为Pseudomonas alcaligenes ,同源性为100%;与菌株102亲缘关系最近的菌为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同源性为99%。而将16株代表菌株人为组成混合微生物体系后,其降解效率7d即可达到26.8%,28d后达到43.8%,混合菌株对吩嗪-1-羧酸的降解效率明显优于单菌。本研究首次在环境中筛选分离到了能够降解吩嗪-1-羧酸的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吩嗪-1-羧酸在环境中的行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在 MS 附加 BA 5mgL~(-1)、IAA 0.2mgL(-1)及 BA 1mgL(-1)、IAA 0.2mgL(-1)的培养基上,考察了离体番茄子叶的愈伤组织发生及组织再分化的进程。并测定了培养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通过分析离体组织形态发生初期的生理生化变化,试图寻找番茄子叶脱分化及再分化与理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200 9x-2.090 4(r2=0.968 1),其EC50为0.08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植株喷施申嗪霉素有效成分剂量6.45μg/mL后第1、8、15天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99.37%和81.23%;喷施申嗪霉素3.23μg/mL后第1、8、15天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60.54%和64.58%,且与喷施井冈霉素有效成分剂量50μg/mL的防治效果94.43%、64.17%和30.49%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假单胞菌产生的抗生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农药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使人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开发与环境相容的生防制剂。生防制剂产生的抗生素对各种土壤传播的植物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假单胞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产生菌株以及防治对象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