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P32探討大豆根系的吸肥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銓荣 《土壤学报》1962,10(2):216-219
合理的深耕是我国农民获得高額丰产的主要經驗之一。深翻土地为什么能显示出这样巨大的作用,一般认为土地經过了深翻,加深了耕作层,破坏了犁底层,使土壤疏松熟化,对保蓄水分,释放养分,扩大作物的营养吸收面积,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改善植株地上部分的营养条件均有良好影响,因而表現根深叶茂,产量提高,但是在过去往往仅依据对根系剖面的观察和测定来推断作物对不同深度土层中养分吸收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更直接的来判断作物的吸肥深度,国内虽曾在这方面作了一些研究[1,2],但报导不多,特别是对一些主根发达的作物如豆科之类,报导更少。  相似文献   
2.
一、地膜棉花的叶片分化特点棉花主茎叶片从生长点突起到新生叶展平可分为四个分化时期。(1)叶原基突起。生长点边缘发生小突起,一般棉株为2个。(2)叶原基分化(分化叶)。叶原基开始伸长,裂片开始分化,叶细胞大量分裂,呈透明状,油腺和茸毛不明显,一般棉  相似文献   
3.
麦稈蝇在内蒙麦区,历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造成枯心,阻止抽穗成爛穗,或发生白穗与坏穗,影响产量很大。1957至1958年,由北京农業大学植保系与华北农科所植保系(1958年併入农業科学院植保所)及内蒙农業科学研究所,分别派員組成麦稈蝇研究組,在内蒙国营中灘农坊設点,分工合作,进行研究。研究重点为发生规律上有关防治的关鍵問題、农業防治、品种抗虫性及化学防治等方面。兹將二年来工作結果,摘要簡报如下,并提出防治建議,以供生产上的参考。詳細資料,当另行系統整理。一、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1975年我队利用沿海风沙地种植温州蜜柑1,800株,计7片30亩。苗木由浙江黄岩引进,品系混杂,每片果园均有早、中、晚熟品系,尤以中熟品系为多,并多半是尾张品系。这些温州蜜柑1977年开始试产,1978年投产,收果1,800斤。到今年已是5年生的幼年结果树。早熟的品系在本地区表现较好,产量也高。但中、晚熟品系却表现迟结果,有的开花很多,结果很少,甚至5、6年了还不开花结果。为了解决光长树不长果的问题,进行如下三项研究:  相似文献   
5.
麦棉套种对棉花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棉区,棉田两熟栽培面积占15%以上,其中主要是麦棉两熟制,在种植方式上又以麦棉套种为主。因此直接和间接地对害虫及天敌因素产生了相联系的影响。为了掌握棉田生态环境控制害虫的作用,完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体系,1985年开始进行了单作与麦棉套种棉田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晋江市美丽乡村的建设已有显著成效,乡村景观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景观设计学角度对乡村中散落荒置的点状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分析乡村中点状公共空间的四个特征,针对其特征分别提出其在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将之运用到晋江市上垵村村口处点状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实践中,以期为今后的乡村点状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稻瘟病往年在湖北省不是个嚴重問題,主要是由于栽种秈稻,而秈稻比較抗病,糯谷虽感病較重,但栽培面積很少,并不引起注意。自大量引种粳稻后,稻瘟病就成为突出問題之一,正因为这是个毁滅性病害,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并領導試驗研究和教学机关共同進行研究,使科学技術赶上客观要求。今年在湖北省很多地方防治了稻瘟病,并取得了粳稻的丰收,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技術貫澈不够,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本文从彙报資料及調查試驗中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在湖北地区的發病規律,总結今年的防治技術,提出今后对此病防治的意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我們前一篇报告中,已初步地研究过玉米的光合生产率,通常从整个生育期間光合生产率的总和便可以表征出玉米的生物产量,但是我們考虑到不能单純地追求生物产量的提高,因为总的生物产量中仅仅只有某一部分产量对人們是最有經济价值的(所謂經济产量)。当然,經济产量一般说来是与生物产量密切相关的,但是由于植物在  相似文献   
9.
棉花的蕾铃脱落是一个受多因子、多变量综合影响的颇为复杂的生物学问题。就生态环境而言,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棉铃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但是长期以来这一结论尚停留在定性阶段,而棉花生产上,为了提高单产,减少脱落,却亟需寻求棉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