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VORTEX模拟模型的产生和特点,同时综述了国内在小种群保护上所做的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2.
种口通常分为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方面:生活史,包括动物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等;种口结构,包括群结构(年龄和性别)和群大小等。种口变动就是这两个不可分割方面的变化。种口变动不仅影响到群居动物的种口结构(群的大小和组成),还影响到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主要综述了种口变动对群内亲缘结构的影响,以及决定群内与亲缘相关行为出现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当前鸟类迁徙方式的主要理论及迁徙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主要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结合我国鸟类迁徙研究的现状,提出将环志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鸟类迁徙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用卫星跟踪技术来研究鸟类的迁徙运动。  相似文献   
4.
珙桐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来自11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能扩增出稳定、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共扩增出77个条带。其中74个为多态,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96.10%;各种群PPB值为37.66%~63.64%,平均为54.07%。种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SP)为0.4849,种群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POP)为0.1886~0.3274,平均为0.2774。这表明珙桐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均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种群间与种群内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46.22%,53.78%,种群间呈高度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对应的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r=0.546,P<0.01)。UPGMA法聚类分析将11个珙桐种群分为3组。研究结果为珙桐遗传资源保护策略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种群遗传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PCR技术广泛用于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领域,是植物系统发育及种群遗传结构等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影响PCR体系扩增的主要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叶绿体DNA(cpDNA)最优体系(30μL)为3μL 10×PCR buffer,1μLDNA模板(60 ng),4.2μL MgCl_2(3.5 m M),8.4μLdNTPs(0.7 m M),0.9μL引物(0.3μM),0.8μL Taq DNA聚合酶(2 U),10.8μL去离子水。利用该体系筛选出叶绿体DNA非编码区通用引物4对,分别为atp I-atp H、psb J-pet A、trn H-psb A和trn L-trn F。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