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龟纹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二者间的矛盾,掌握药剂对龟纹瓢虫捕食功能的影响,利用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对龟纹瓢虫的LC_(25)和对豌豆蚜的LC_(25)分别处理2种昆虫,测定了2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龟纹瓢虫捕食豌豆蚜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捕食功能反应模型没有发生变化,仍是典型的Holling-Ⅱ型,但模型的各项参数发生了改变。高效氯氰菊酯直接处理龟纹瓢虫,对其捕食能力抑制最强;龟纹瓢虫捕食吡虫啉处理后的豌豆蚜,对其捕食能力抑制最弱。龟纹瓢虫以2种方式受药后,瞬时攻击率a下降,最大为0.860 4,最小为0.782 3,相对于对照组(CK)下降5.21%~15.78%;处理猎物的时间T_h延长,最长为0.017 6 d,最短为0.013 7 d,相对于CK延长16.10%~49.15%;最大理论捕食量下降,最大为73.09头,最小为56.74头,相对于CK下降14.00%~33.24%;药剂处理18h后,捕食速率均显著(P0.05)低于同时间下的对照,18h时最大为1.67头/h,最小为1.56头/h,相对于同时间时的CK降低13.04%~18.84%,24 h后最大为1.66头/h,最小为1.46头/h,为同时间下CK的9.14%~20.00%。因此,不论龟纹瓢虫以何种方式受药,都不利于其捕食豌豆蚜。其中,高效氯氰菊酯直接作用于龟纹瓢虫时负面影响最大,但不改变其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2.
摘 要: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甘肃河西地区3种玉米害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协调甘肃河西地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在室内采用饲喂法和药膜法分别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浓度增加,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当药剂浓度达0.500 mg/L时,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5%以上。致死中浓度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为0.078 mg/L,其次依次为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致死中浓度LC50依次为0.109、0.120、0.127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是其他3种鳞翅目昆虫的1.40~1.63倍。因此,综合防治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害虫时,应避开赤眼蜂的出蜂时期,以降低化学杀虫剂对赤眼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玉米田一代棉铃虫防治措施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河西地区调查了玉米田不同防治措施对棉铃虫蛹、成虫、着卵量和为害率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综合防治措施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药剂的效果。对棉铃虫卵量控制效果较优的防治措施为辛硫磷+Bt+性诱剂、辛硫磷+Bt+杀虫灯;对幼虫量控制效果较优的防治措施为辛硫磷+Bt+杀虫灯、辛硫磷+Bt+食诱剂;对被害株率控制效果较优的防治措施为辛硫磷+Bt+性诱剂和辛硫磷+Bt+杀虫灯。4种综合防治措施对百株虫量和被害株率的防治效果不同,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且防治玉米田一代棉铃虫时应针对棉铃虫蛹、成虫、卵和幼虫综合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并进行持续性防治。  相似文献   
4.
从昆虫免疫致敏识别、免疫致敏响应、免疫致敏响应分子机制、免疫致敏传递机制等方面对昆虫免疫致敏进行综述,同时对农业害虫抗性治理和农药合理运用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燕麦红叶病的发病机理、欧美燕麦抗红叶病育种、燕麦红叶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草地贪夜蛾已经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严重抗性,为筛选应急防控特效药剂,采用浸叶法研究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推荐用于草地贪食蛾应急防控药剂清单中的7种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甘肃种群3龄幼虫的室内防效。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000倍液、5 000倍液和2%甲维盐乳剂2 000倍液、 4 000倍液处理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杀虫活性最好,药后24、48 h的校正防效均为100%。其次为0.5%苦参碱水剂300倍液、10%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48 h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2.86%、88.73%、88.57%。生物源农药8 000 IU/u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倍液处理速效性稍差,72 h后校正防效仅为43.28%;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1 500倍液处理48 h的校正防效均不足30%,表明草地贪夜蛾可能对该药产生严重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8.
昆虫精氨酸激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理农业害虫及其抗药性发展,探寻新的防虫杀虫靶标位点非常必要。精氨酸激酶是昆虫能量代谢的关键酶,与飞行活动、识别寄主、消化食物和生长发育等密切相关,而且由于其只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体内而成为热点防虫靶标位点。本文综述了昆虫体内精氨酸激酶的分子和晶体结构特点、分布规律与活性、环境因子影响、精氨酸激酶调节剂,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由于臭氧层消耗,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紫外线(UV-B)胁迫增强,为了探求增强的UV-B胁迫对红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UV-B辐射在豌豆蚜种群演替和种下分化中的作用。本研究以40 W紫外线灯连续辐射处理红色型豌豆蚜8代,每代从初产若蚜开始每天处理1次,连续照射6d,分20、30、40、50和60min 5个处理,并设置白炽灯对照。结果显示,同一世代,随着UV-B辐射时间延长,豌豆蚜体长逐渐减短,体重逐渐减轻,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逐渐减小,平均世代周期逐渐延长。同一UV-B辐射时间下,随着世代增加,豌豆蚜体长、体重、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均呈先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平均世代周期呈先下降后显著上升的趋势。至F8代,不同辐射时间下豌豆蚜平均体长为对照的42.58%~81.94%,平均体重为对照的33.77%~73.12%,净增殖率为对照的6.94%~46.55%,周限增长率为对照的77.00%~87.94%,平均世代周期为对照的1.20~1.38倍,内禀增长率降低,且50~60min处理下小于对照的1/2,种群数量增长放缓。以上说明长期UV-B胁迫对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最终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黄芪根瘤象取食胁迫对黄芪叶片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对黄芪药效物质的可能影响,以黄芪根瘤象及其寄主膜荚黄芪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取食诱导时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取食24、48、72 h后,叶片PAL和POD的活性均显著增加;取食24 h后PPO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