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试验以水平阶地为对照,于7-9月在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测定了竹节式聚水沟中间、上侧和下侧的土壤水分,并于4月初和9月末测定了聚水沟样地的土壤容重。结果表明:7-9月,各时期聚水沟整体土壤水分均高于水平阶地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200cm土层内聚水沟的储水量比水平阶地最高增加了53.54mm,增长率为29.5%;各时期聚水沟不同位置上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沟中间>上侧>下侧,且中间与上、下侧土壤水分差异各时期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上侧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下侧小;各时期聚水沟整体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0~40cm土层最高,且从7月30日后呈不断下降趋势,>40~100cm土层次之,各时期变化幅度较小,>100~200cm土层最低,但呈不断增长趋势;沟内填充材料可以显著降低沟底10cm以内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p<0.05)。竹节式聚水沟较水平阶地更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缓解浅层土壤干层形成,同时也具有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集聚水、保墒、改土于一体的新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陕北山地密植红枣林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对枣林株行间不同位置(株间、行间、中心点)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7~9月,枣林地株间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行间.株间、行间、中心点土壤含水量均值分别为9.77%、7.66%、7.52%.不同降雨量下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的累计入渗量不同,株间入渗量大于行间,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各位置入渗量也随之增大,株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增强,但行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减弱.中雨(p=14.8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13.5、8.8、8.4 mm;大雨(p=31.6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30.9、16.5、12、8 mm.雨后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日均消耗量以株间最大,达4.09 mm/d,行间次之,为3.77 mm/d,中心点最小,为2.27 mm/d.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典型半干旱农牧交错带为例,选择小叶杨纯林、樟子松纯林、柠条纯林、小叶杨+山杏混交林、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和荒草地6种立地类型,对其在风沙土和栗钙土中的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土壤容重表现为:小叶杨纯林>樟子松纯林>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小叶杨+山杏混交林>柠条纯林>荒草地;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则表现为:荒草地>柠条纯林>小叶杨+山杏混交林>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樟子松纯林>小叶杨纯林。在垂直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种生态群落条件下的土壤容重逐渐增加,而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陕北黄土丘陵成年枣树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密植矮化枣林因为具有结果早和丰产好的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黄土丘陵生态经济林发展的主导模式,但该模式下的林分根系研究甚少。本文采用全挖、剖面、根钻等3种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枣树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①矮化密植9年生枣树林在垂直方向上,根系干重、累计长度的分布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根系表面积则先增加后减少,0~6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密度最大,均值分别达到667、627、534g/m3;在水平方向上,根系生物量随着距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株间部位两树根系交错出现生物量密度比邻近位置略大的情况。②二项式函数能够非常精确地表示出距地表1m内枣树根系空间生物量密度及其干重、长度、表面积与垂直方向土层深度、水平距离土层厚度的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③0~9m不同级径9年生枣树根系生物量累积垂直分布符合Y=1-βd模型,7m以下再无根系分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