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蒋猷龙 《蚕桑通报》2021,52(3):66-68
第一节 高等教育 1 浙江大学 1.1 历史沿革 浙江的高等蚕业教育始于1927年,当时国民政府决定在浙江试行大学区制,浙江成立了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同年8月1日将在杭州笕桥皋亭的原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建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由生物学家谭熙鸿(仲逵)任院长.农学院成立后,大学部设农艺、森林、园艺、蚕桑及农业社会5个系.大学本科学制3年,各系毕业生统称农学士.  相似文献   
2.
蒋猷龙 《蚕桑通报》2021,52(3):66-68
第一节 高等教育 1 浙江大学 1.1 历史沿革 浙江的高等蚕业教育始于1927年,当时国民政府决定在浙江试行大学区制,浙江成立了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同年8月1日将在杭州笕桥皋亭的原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建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由生物学家谭熙鸿(仲逵)任院长.农学院成立后,大学部设农艺、森林、园艺、蚕桑及农业社会5个系.大学本科学制3年,各系毕业生统称农学士.  相似文献   
3.
正第三节蚕桑科学技术1蚕桑科技的成就汉代种桑,一种是采取桑子与黍混播,第二年利角苗叶养蚕的方法,"种桑法: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渍之,以水灌洗取子,阴干。治肥田十亩,荒田久不耕者尤善,好耕治之。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当俱生,锄之,桑令稀稠调适。黍熟,获之。桑生正与黍高平,因以利镰摩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常逆风起火。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汜胜之书》)。指出了即使是  相似文献   
4.
正桑蚕在桑间蠕动多变,引起初民的好奇,它的茧壳经雨水淋洗后变得松软,可以拉成丝绵,用纺锤打成绵丝,比当时服用原料麻、葛更好,引起初民的喜爱,这还处在采集阶段,随着需要量增加和生活的定居,便开始家养的过程,动物从自然界生活进入家养改变其野性,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一旦驯化成功了,就可进行规模生产蚕茧,并且从剥绵进入到缫丝,也就是蚕业开始了。蚕业的起源已是很遥远的事,而人们总喜欢饮水思源。  相似文献   
5.
公元二、三世纪缅甸从中国云南引进养蚕技术;中国诸葛亮把四川的蚕桑、蜀锦生产技术传授给云南少数民族,云南创制棉、丝交织的武侯锦。199年中国功满王带蚕种去往日本定居。  相似文献   
6.
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生产上偏于量的概念,生产成绩的丰欠、先进的评定和奖励的多少都讲产茧量.茧鉴定以干壳量作为主要的指标,质的要求不能在茧价上充分体现出来.在这种茧的质、量没有结合的情况下,群众从本身利益出发,处处从增加产茧量打算,有时竟从忽视茧的质量走到损害蚕茧质量方面,群众表面上增加少量的经济收入,而国家遭受到巨额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领导部门研究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和切实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节三国时代的蚕业东汉末期,曹操、刘备和孙权,各在所处的统治范围内扩充势力,先后建立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前后长达六十年之久,在此时期,三国分治,生产开始恢复,蚕业生产也有所发展。魏统治我国的北方,包括蚕业的重点地区,蚕业生产仍不失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且大力垦殖屯田远达陇西,把蚕桑生产扩展到西北。《三国志》"魏书·司马芝传"载"武皇帝特开屯田之官,专以农桑为业",说明屯民除缴纳租谷供应军粮为主  相似文献   
8.
9.
十一~十二世纪中国有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记载。注释:(1)温革《琐碎录》:“桑叶生黄衣而皱者曰金桑,非特蚕不食,而木亦将就槁矣。”一一三一~一一六二年中国楼(王寿)绘《耕织图》并作诗,当时已有脚踏缫丝车。注释:(1)楼钥《攻媿集》:“伯父(楼(王寿))时为临安于潜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为之图,系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其状。”  相似文献   
10.
变温饲育法从1961年晚秋至1962年晚秋前后共进行了4次试验研究,综合各期成绩初步证明变温饲育在获得与恒温饲育同样的产茧量和茧层率的前提下,并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燃料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与此同时,初步明确了蚕儿在变温条件下若干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机制。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蚕品种的蚕儿在变温条件下的食桑和消化吸收等营养生理,为制订变温饲育法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以及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现有条件,鉴定变温饲育的生产性能和完整变温饲育法的技术措施。乃于1963年春期和晚秋期分别进行家蚕在变温条件下营养生理的探讨和变温饲育法农村生产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