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2.
厦门岛城市园林植物利用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厦门岛城市园林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了厦门岛园林绿化树种资源现状及绿化树种丰富度.结果表明,厦门岛城市园林绿化未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热带物种资源、绿化树种单一、植被类型简单、整体上园林植物群落相似程度高、未形成城市绿化网络.由此提出厦门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以生态园林为目标,营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景观欣赏要求等多重目的的城市生态园林系统,以利于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比较,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适合村庄建设用地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以此为基础,依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模双因素控制,重构了人均建设用地技术指标。该指标体系解决了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无技术指标的状况,为从事村庄规划的技术编制及管理提供了理论的借鉴及实践的指引。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岭南园林景观是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岭南地域性历史文化的积累和体现。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开展景观设计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景观及其外部空间的生态交流特性,增进公园景观与区域大环境的和谐发展。文章以广州琶洲塔公园为例,从地域文脉的角度阐述了新时期园林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意象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红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79-1582
通过问卷调查和感知地图,对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中的人从主观感知的角度进行了景观空间意象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及不同年龄的人对乡村景观有不同的空间感知及不同的理想乡村景观构想,但其共同点是希望乡村景观在发展的过程中能保留其优秀的地域性号观特色和延续地方场所精神,这为建设理想乡村景观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海区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已成为制约南海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生态敏感性与生态适宜度的方法,对南海区土地利用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确定其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地开发保护策略,并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提出适宜南海区的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南海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目标、措施的确定及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土地开发的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范建红  魏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63-12366
主题公园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一大趋势。笔者以瑞金红色主题公园为例,首先对主题园及其周边环境做了基础性研究,为充分展现瑞金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其公园设计中以红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定位为继承红色革命传统,展现红军时代精神,塑造富有强烈爱国主义气息和时代气息、休闲体验型的"红色"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8.
乡村景观是由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及其中的社会结构所组成,也是人与环境互动作用产生的生态综合体。乡村景观的空间分异是人地关系和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不同地域由于不同的经济、社会、人口及环境发展模式,导致不同的景观空间类型。以东莞和中山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两市的乡村景观划分为空间生长型、空间制约型和空间衰落型,分析了各类型的乡村景观问题和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景观提出了发展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城乡地区以居民为主导的景观规划与管理,在系统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日常景观是超越视觉审美的、具有地方情感的物质与非物质日常生活环境,强调日常景观具有为人们提供社会需求、化解身份危机和修复个人情感的价值意义。此外,介绍及讨论了“视觉-经验”法和“步行-拍照”法两种针对日常景观价值的评估方法,前者采用照片和问卷访谈的静态方式来快速收集人们主观的景观感知信息,但是未能充分调查研究对象感知景观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增加研究对象的步行行为,使人们在行走时唤起切身的空间经历与记忆,有助于进一步提取个人和地方的感知要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