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作为民众翻身的一个重要环节,解放区文学对示众的描写一改鲁迅等人的批判色调,充满肯定意味。这种新型示众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使民众取代地主成为社会的主人;而且解构了传统的社会关系结构,使阶级意识取代传统人情成为社会人际关系构架的基础。然而,由于作家们反思意识的缺席,过于强调阶级怨恨与阶级暴力的革命性与合理性,忽视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使得这种示众描写潜含着人性与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2.
~~百年回眸——读章罗生新著《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胡辉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立足于以人为本,崇尚和谐,追求天人合一,两型社会建设的宗旨与之一脉相承.中国传统的尚俭戒奢伦理,可以增进人的德性,提高文明水平;可以持家、兴国;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从而构成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思想资源.中国古代生态环境伦理表现出鲜明的东方特色,如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善待生命,关爱万物;道法自然等,都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极富启迪意义的思考.与此同时,需要避免中国传统伦理的绝对化.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目连戏终生都怀着诚挚的喜爱之情.在某种意味上,鲁迅也是一个"目连",历史赋予他的负罪感是如此强烈,以致于他必须用一生的挣扎与抗争来证明.与此同时,鲁迅的自我拯救显得更为深刻、复杂,这种基于自身心灵世界的绝望拯救,既是鲁迅对"目连"式负罪与拯救的超越之处,又注定了鲁迅一生都无法消除其生命的内在紧张和焦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