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玉米叶片是玉米的主要冈化器官。要获得高产,必须有一定的叶面积作基础。玉米叶片的形状,同一品种虽然相对稳定,但叶片面积的大小,与其形成时的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生产上进一步了解玉米叶片的生长规律及其与肥水的关系十分必要。为此,一九七八到一九八○年连续三年对其进行了测定研究,并得出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种群野生大豆对草甘膦耐性的差异以及草甘膦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17个不同地理位置种群野生大豆幼苗对草甘膦的耐性,从中筛选出了对草甘膦耐性最高、较高、较低以及最低的种群,并测定了这4个种群在喷施草甘膦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据50%有效量(ED50)值,湖南郴州(CZ)种群耐性最低,辽宁铁岭(TL)种群耐性较低,安徽舒城(SC)种群耐性较高,江苏金坛(JT)种群耐性最高,耐性指数为分别为1,1.78,2.17,3.17。在施用不同剂量草甘膦后2 d,4个种群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总体上均随着草甘膦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JT种群NPQ随着草甘膦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SC、TL及CZ种群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总体上耐性越高的种群F_v/F_m、Y(Ⅱ)、ETR、qP在草甘膦处理后下降幅度越小,NPQ越能够维持稳定上升。在施用1.2~2.4,0.6,0.6~1.8,0.6~1.2 kg·hm~(-2)有效剂量草甘膦后,JT种群F_v/F_m、Y(Ⅱ)、ETR、qP分别显著高于其它种群。因此,可通过比较不同野大豆种群喷施草甘膦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进行野生大豆对草甘膦耐性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不同叶龄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龄是反映玉米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对玉米实行科学管理的可靠依据。适时施肥扩大株叶面积,提高叶面积系数,是争取玉米高产的关键。为此省玉米高稳优低协作组于1979——1981年设立了不同叶令追肥的试验研究,并于1982年进行了扩大示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玉米叶形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叶片是玉米的主要同化器官,叶面积大小是产量高低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叶面积的计算是玉米生产和科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计量指标。计算方法一般是先求得各个叶片的面积,各叶片面积的总和即为株叶面积。其叶片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KLB 式中 S 为叶片面积,K 为叶形系数,L 为叶片长度,B 为叶片最大宽度。  相似文献   
5.
叶片是玉米的主要同化器管,是制造有机物质的工厂。单位面积上有机物质制造的多少,光能利用的高低,与其叶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因此,叶面积的计算是玉米生产和科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计量指标。其叶片面积计算公式为:S=KLB其中S为叶片面积,K为叶形系数,L为叶片长度,B为叶片最大宽度。玉米叶片的长度和最大宽度可以直接测定。因此,叶片面积计算的关健在于正确地确定K值。据国外资料得,叶片面积计算中K值取0.75,我国以往一般用0.70,近年也有用0.75的,计算比较混乱。为了统一玉米叶片面积的计量工作,验证叶形系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正> 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穗分化集中,如何适时追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是争取夏玉米高产的重要问题.叶龄是反映玉米内部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对玉米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之一.为此,我们设了不同叶龄追肥的试验项目,以探讨夏玉米氮肥施用的高效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与野大豆基因流动后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TS(父本)和内蒙古包头野大豆WS(母本)人工杂交F1的自交种F2为对象,研究F2在农田土和荒地土2种土壤以及无杂草竞争和有杂草竞争2种种植条件下的适合度;并观察不同硬实率的F2自交种子的种皮结构。[结果]F2的出苗率为75.00%,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对于单株结荚数、单株饱粒数,4种种植方式下,F2均显著低于WS;除在混种荒地土下F2低于TS外,其他条件均高于TS或与TS相当。F2的株高、百粒重以及地上部干生物量均显著高于WS,但低于TS。F2自交种子出现种皮色和硬实率的明显分化,且种脐的开放程度及种皮表面是否有凹陷小孔是影响硬实率的关键因素。[结论]F2均能完成生活史,且产生饱满种子,说明转基因大豆的花粉漂移到野大豆并产生杂交后代,杂交后代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