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新引进IR不育系的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印度引进15个IRRI育成的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富阳)观测其育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并初步配组测产。结果表明,10个不育系育性稳定,符合标准;IR58025A与明恢63、T9010配组,其杂种产量与汕优63相仿,但生育期较短、米质较优。  相似文献   
2.
中浙优634是用不育系中浙A与恢复系T-634配组育成的单晚、双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型好、米质优、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4.
中浙优634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湖北富悦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强恢复系T634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倒、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06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湖南、河  相似文献   
5.
水稻苗期氮素营养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1份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进行苗期不同供氮水平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耐低氮胁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苗高(RPH)、相对单株分蘖数(RTP)和相对地上部生物学产量(RSDW)3个性状指标在反映不同基因型水稻耐低氮胁迫差异的灵敏程度上依次为RSDW>RTP>RPH。并从中选择出40份极端材料(氮高效和低氮敏感型),通过对这40份极端材料在2种供氮水平下进行连续性状考察,发现3叶期后30 d左右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氮胁迫的反映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苗期对水稻进行氮高效资源筛选的适宜鉴定时期为播种后50 d左右。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中浙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不育系中浙A与航恢570配组而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及其气候相似地区作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利用bar基因导入恢复系提高杂交稻纯度的尝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利用基因枪轰击水稻京引119未成熟胚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B-119,经连续自交至T#-5代仍可稳定保持对Basta的抗性。采用人工杂交、回交转育等途径也可将转基因植株的bar基因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使用bar基因的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秧苗期喷施0.25%Basta药剂,可以有效清除混杂在杂交稻中的假杂交种,从而保证大田生产的纯度。研究结果对于拓宽杂交稻特别是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的应用范围,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bar基因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水稻基因转化技术 ,将bar基因导入杂交水稻 ,结合除草剂“Basta”的喷施 ,能快速检测并排除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假杂种。对转bar基因杂交稻制种原理、分子证据及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耐草甘膦作物的选育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6年耐草甘膦大豆的商业化开发以来,耐草甘膦作物品种及其种植面积正不断扩大,选育耐草甘膦作物已成为近年来育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耐草甘膦作物的选育进展以及选育机理和方法,特别是对于耐草甘膦水稻的选育概况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现存问题及今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籼型优质超级稻中浙优1号育成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超级稻中浙优1号及其亲本选育的技术要点及创新点,提出在低纬度稻区筛选理想亲本转育不育系,与国内具理想株型的恢复系配组,可培育出株型、品质兼优的杂交籼稻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