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6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改进了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和评价因子权重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污染物浓度和毒性的双权重因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法慎重考虑了各级标准界限的模糊性,较好继承了模糊数学方法用于土壤重金属评价的优点。它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比较客观地反映污染因子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采用双权重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考虑评价因子的浓度和毒性,不但在大多数情形下与对比的其它方法结果相一致,而且可以克服其它几种方法出现的误判,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分辨性,使评价结果更全面、更能真实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莞市118处农业表层土壤和5处典型土壤纵剖面的取样调查,利用常规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铬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莞市农业土壤铬含量为2.28~94.98mg·kg^-1,平均值为44.90mg·kg^-1,略高于东莞市背景值;铬的空间结构表现为明显的几何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比约为1.8,长、短轴分别在103°和13°方向;指数模型对于实验变异函数的拟合效果较好,变异函数表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块金值在基台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4%,表明东莞市农业土壤中铬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铬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域特征,其空间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形的控制,铬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另外人为活动对铬的空间分布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及其环境学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衡量重金属元素迁移性和生态影响的关键参数,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中有重要的作用。国土资源部目前进行的新一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使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受到进一步的重视。本文评述国际上基于化学和基于生物学两种对生物有效性概念理解及其分歧,评价各种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发生的背景、应用范围和优缺点。物理化学法和土壤生物学评价法是两类主要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经常使用的包括化学总量预测法、化学一步提取法、顺序提取法、自由离子活度法(唐南膜平衡法)、植物指示法、微生物学评价法等。各种方法间往往相互独立,尚未形成被一致接受的方法,从而影响了生物有效性在风险评价和污染治理等工作中的应用。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实现土壤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融合,将评价方法统一化和标准化,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对比性,同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提高调查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窦磊  马瑾  游远航  蔡立梅 《土壤》2008,40(5):812-818
土壤中有毒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富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该研究对乡镇企业密集地——东莞地区常见的7种叶菜类蔬菜及其相应土壤样品中的Cu、Zn、Cr、Ni、Pb等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稀盐酸可提取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存在明显的有毒金属元素(Ni、Pb)超标和有益金属元素(Cu、Zn)缺乏问题,蔬菜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总量和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但可提取态含量的富集系数与蔬菜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可以较好地指示土壤可提取态重金属向蔬菜系统的转移规律。不同品种蔬菜对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随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增加呈幂函数形式递减,且递减趋势与土壤中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范围密切相关。当数据量有限时,利用富集系数与对应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对富集系数定量估值,其准确性要高于取相应的均值或中值。  相似文献   
5.
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和12个水稻(子粒)样品的氟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该地区蔬菜和水稻(子粒)氟含量状况.结果表明,蔬菜样品中除1个芥蓝样品氟含量高于无公害蔬菜标准以外,其余蔬菜氟含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而水稻(子粒)样品氟含量远高于蔬菜样品,且严重超标.另外通过对22个有代表性的灌溉水样品的分析表明,灌溉水中氟的含量介于0.17~0.68 mg·kg-1,均未超出2.0 mg·kg-1的国家标准.结合有关资料,排除了饮用水型地氟病病因,初步确定水稻(子粒)中较高的氟含量是目前研究区地氟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农业土壤铬的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莞市118处农业表层土壤和5处典型土壤纵削面的取样调查,利用常规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巾铬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莞市农业土壤铬含量为2.28~94.98 mg·kg-1 .平均值为44.90 mg·kg-1,略高于东莞巾背景值;铬的空间结构表现为明显的几何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比约为1.8,长、短轴分别在103°和13°方向;指数模型对于实验变异函数的拟合 效果较好,变异函数表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块金值在基台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4%.表明东莞市农业土壤中铬具有较强的窄间相关性;铬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域特征,其空间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形的控制,铬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另外人为活动对铬的空间分布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东韩江三角洲南部农业土壤氟含量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115个农业土壤样品中氟化物的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该地区农业土壤氟含量状况。结果显示,46%土壤样品氟含量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土壤氟最高含量可达983mgkg-1,而最低仅为125mgkg-1,相差近8倍,各区(县)土壤氟含量分布不均匀。研究区内土壤高氟含量的形成与当地的三角洲冲积形成过程有直接关系,后期人类活动造成的氟污染也对该区域土壤高氟含量有一定的贡献。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地地方性氟病与土壤高氟含量存在直接联系。文中还对研究区土壤氟含量与国内部分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东莞市乡镇企业密集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相比,该地区菜地表层土壤Hg、Pb和Cd发生明显累积,西部平原区和中部过渡区污染最为严重,呈现出产业依赖和地域特征。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指示,研究区菜地表层土壤中的8种重金属主要有3种不同来源:Ni、Cr、As和Zn以自然源为主,Hg和Pb主要来源于工业及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活动对Cu和Cd贡献最大。土壤重金属污染产生的生态效应明显,近40%的蔬菜样品Pb、Cd、Ni、As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同种蔬菜对不同重金属以及不同品种蔬菜对同一重金属都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生菜、油麦菜和白菜易受Pb污染影响;油麦菜和白菜易受Cd污染影响;菜薹易受As、Ni污染影响。蔬菜Cd、Ni、As超标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关系密切,而Pb含量超标以大气污染为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4%螺虫乙酯SC对苹果瘤蚜的防治效果,为合理使用螺虫乙酯防控苹果瘤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红富士果树为试材,研究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瘤蚜的防效、用药剂量、持效期以及对苹果的安全性.[结果]24%螺虫乙酯悬浮剂5 000倍稀释液对苹果瘤蚜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持效期达20d以上,药后15-21 d的防效达98%以上,显著高于2.5%溴氰菊酯乳油500倍稀释液和10%吡虫啉WP2 000倍稀释液的控制作用.[结论]24%螺虫己酯悬浮剂在苹果瘤蚜等蚜虫防治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顺德典型肝癌发病区的29个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并用平均富集因子(AEFs)分析了研究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按富集程度可分为3类,严重富集(AEFs>5),主要有Cd、Hg;中度富集(AEFs=2~5),包括Zn、Cu、Ni、As、Co、Mn;轻微富集(AEFs<2),包括Fe、Cr、Pb、Se;Mo的富集程度最低,29个样点的EF值均小于0.2。进一步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类别和来源,发现表层土壤中的17种重金属主要有5种不同组合,反映了5种不同的来源或迁移特性:因子1包括Ni、Li、V、Co、Cr、Fe和Al,因子2包括OM、Se和Ce,因子3主要包括Pb和Zn,因子4包括Cd、As和Mn,因子5由pH、Mo和Hg组成,其中因子1、2、4代表3种不同特性的自然源因子,因子3为交通及工业污染源因子,因子5为燃煤污染源因子。以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标准进行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高,总体以强度为主(RI>300),其中单项生态危害系数较高的是Hg和Cd,其余6种金属元素Pb、Cu、Ni、As、Cr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