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掌握山西省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可以为该区域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更有利于科学地指导工农业生产,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基于1960—2010年山西省71个国家观测站的雷暴资料,通过求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山西省雷暴天气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雷暴总日数分布呈东北多、西南少的格局;1960—2010年71站雷暴总日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无明显的周期性和突变性。山西大部分站点年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年雷暴日数呈增加趋势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仅有4个,主要分布在忻州市的西北部。夏季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约占全年雷暴的76%;4—5月、9—10月出现的雷暴约占24%;11—3月雷暴发生率很小。各月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尽相同。3—4月雷暴日等值线由纬向转向径向,呈北少南多、西北少东南多的格局;5—6月雷暴日等值线主要以径向分布为主,呈东北多、西南少的格局;7—10月主要以纬向分布为主,呈北多南少的格局;11—2月雷暴日很少,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雷暴过程的日变化显现80%以上的雷暴过程开始在12—20时,结束在13—21时。各时次结束的雷暴次数变化曲线呈现出副峰型,主峰点在16—17时,副峰点突增在20—21时,21—22时陡降。约60%的雷暴持续时长不超过1 h;约39%的雷暴持续时长在2~6 h;1%的雷暴会持续6~19 h;超过19 h的雷暴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降水量对乌兰布和沙漠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变化的影响,为乌兰布和沙漠植被保护与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2011—2013年固定样方调查数据和同期降水量资料,对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降水量对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及分科有显著影响。降水量增加,驼绒藜群落物种数增加了5种(新增加2个科别),霸王群落物种数增加了12种(新增加2个科别),四合木群落物种数增加了12种(新增加6个科别);降水量对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四合木群落中1年生草本与多年生草本影响最大,对灌木与半灌木影响不大;降水量的增加提高了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有效增加了四合木群落与驼绒藜群落的相似性,减小了两个群落之间的生境差异;降水量与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盖度、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E)、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600 0。[结论]研究区内降水量对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盖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乌兰布和沙漠白刺与沙蒿群落多样性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白刺群落与沙蒿群落进行固定样方监测,分析白刺与沙蒿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2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对降水响应明显;白刺群落与沙蒿群落中1年生草本对降水响应明显,而灌木与多年生草本对降水无响应;白刺与沙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对降水响应明显,沙蒿群落与白刺群落的相似性对降水响应明显;降水量与2个典型灌木群落的物种数、盖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600 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信阳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发现,近年来信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接近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呈现一定的季节特征,冬季污染最为严重,夏季最轻。针对此特征提出了防治对策,旨在为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防治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信阳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发现,近年来信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接近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呈现一定的季节特征,冬季污染最为严重,夏季最轻。针对此特征提出了防治对策,旨在为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防治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