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婷婷  申哲民  欧阳创  董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35-13537
[目的]初步研究甘蔗渣最佳超/亚临界水解液化反应条件和糠醛的分离。[方法]以甘蔗渣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固液比(甘蔗渣/水)对还原糖浓度和糠醛百分含量的影响,以及温度对糠醛分离的影响。[结果]反应温度为368℃,固液比为1∶7.9为甘蔗渣最佳的产糖条件,且产生的糠醛少。在较高的温度下(〉300℃)产生的糠醛较少。通过放气排出反应中产生的糠醛,第1个放气点排出的糠醛最多,放气效果最好。[结论]对于放气排出的混合液体,应该进一步研究分离其中的有用成分糠醛,实现秸秆资源的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2.
秸秆利用途径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秸秆年产量在7 亿t 左右。以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原料转变成能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文章从秸秆制备乙醇、甲烷-甲醇及气化、液化制备柴油几个方向进行讨论。用秸秆等废弃物制造能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处理秸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对这些方向的原理、操作条件、设备、经济性等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秸秆转变能源途径中最有利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每t 秸秆产生的热量最多(18900 MJ),且产生的价值可观,纤维素乙醇的发展潜力最大。秸秆制乙醇的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利用秸秆能源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亚临界/超临界水解方法开展农作物秸秆水热糖化试验,并考察了糖化残渣制备活性炭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25℃、液固比6∶1时,秸秆水解产生的还原糖浓度较高,为较优的水热糖化条件;在活化温度950℃、活化时间60 min、液固比3∶1、浸渍时间12 h条件下,利用糖化残渣制得的活性炭性能远远优于利用秸秆制得的活性炭性能.  相似文献   
4.
电动修复Cd污染土壤的DBLM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模拟Cd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在电场强度为1 V·cm^-1的条件下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中土壤中不同位置pH值和Cd浓度的关系,建立了一套与阳极距离相关的线性模型。该模型表明,阳离子交换膜阻止阴极产生的0H^-进入土壤,阳极产生的H+在土壤颗粒表面不断发生吸附-脱附过程并达到平衡,土壤各剖面pH值与该剖面和阳极的距离成反比。此外,在电动修复初期,土壤中Cd分布较为均匀,不同位置Cd去除速率与该位置和阳极的距离成反比。由修复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结果也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r^2〉0.94)。有助于预测不同位置的电动修复效果,了解土壤中Cd的迁移过程及制约因素,为增强修复效果及改进电动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潮土为对象,研究了电动力学(1V·cm-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修复前后测量的指标有土壤有机质(SOM)、p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ORP)、有效N、速效P、速效K。结果表明,Cd浓度约为100mg·kg-1的模拟污染土壤经电动力学处理60h后,Cd的平均去除效率为68%。土壤中有效N、速效P和速效K分别平均提高为原来的1.45、4.25和3.29倍,同时TOC增加了3.96%。总之,电动力学修复后,土壤的肥力有了明显提升,表明电动力学在有效去除土壤中Cd的同时还能提升土壤的肥力,是一种可行的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6.
逼近阳极法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电修复过程中,距离阳极越近,pH越低,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越有利于从土壤颗粒中释出重金属并加速电动力学修复土壤过程。本文采用逼近阳极法以不断缩短两极间距离,增强电修复效果。研究中采用模拟cd污染土壤,在电场强度为1V·cm^-1的条件下验证逼近阳极法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逼近阳极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修复过程的能耗。在达到同样修复效果的情况下,其单位体积能耗仅为单阳极法的56%。此外,逼近阳极法还显著增大了土壤中Cd的迁移速率,从而缩短了修复过程所耗时间。在距离阳极5、10、15和20cm处,cd的平均富集速率分别为单阳极法的1.50、2.44、3.72和2.00倍,整体修复耗时仅为传统方法的60%。可见。逼近阳极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PVC管为渗滤管柱,对五里湖湖滨带芦苇湿地土壤渗滤液进行分层取样,研究了湖滨带湿地土壤渗滤液N、P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Eh、TOC、根系生物量、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湖滨芦苇湿地土壤渗滤液中TN、N03^--N、TP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到60cm深度附近降到最低,然后又略有回升,而NH4^+-N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垂直分布上,表层呈好氧环境,氧化还原电位高,TN含量高,硝化细菌活跃,产生大量的硝态氮;随着深度的增加,环境氧分压愈低,反硝化愈强,NO3^--N和TN下降,而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受到抑制及氨化作用,NH4^+-N逐渐得到积累。表明湖滨带湿地土壤渗滤液N、P含量与TOC、Eh、根系生物量及硝化菌数量密切相关,在湖滨芦苇湿地深60cm以上具有较佳的综合生态效应,这对指导湖滨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实践,充分发挥湖滨带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降解土工布袋内有机磷农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微生物对土工布袋内底泥中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降解速率的影响,采用两类微生物混合菌剂:好氧菌群(不动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和厌氧菌群(产甲烷菌属、假单胞菌属、乳酸菌属),对土工布袋内的含有4种OPs的污染底泥进行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底泥在土工布袋内的脱水效果显著,25 d后含水率分别降至3.81%(好氧菌群)和2.93%(厌氧菌群)。马拉硫磷、喹硫磷、二嗪磷和乐果在好氧菌群的作用下降解率分别为93.17%、93.78%、60.91%和78.11%,在厌氧菌群的作用下降解率分别为96.64%、92.13%、61.50%和83.34%。两类菌群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喹硫磷、二嗪磷和乐果的半衰期明显缩短至6.27、17.64、10.16 d(好氧菌群)和7.39、17.29、9.79 d(厌氧菌群)。4种OPs的量子化学参数为分子的最低空轨道能(E_(LUMO))、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能(E_(HOMO))和两者的差值E_(GAP)(E_(GAP)=E_(LUMO)-E_(HOMO)),其计算结果提示,量子化学参数可能有助于从分子结构角度解释OPs在土工布袋内被微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研究表明,好氧菌群和厌氧菌群对土工布袋内的OPs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上海市奉贤区秸秆资源总量及分布情况,分析了目前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更好地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滨带是湖泊水、陆地生态系统间重要的过渡带,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使该区域内的生态因子兼有相邻系统的部分特征而又不同于其相邻系统,成为与两者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湖泊的湖滨带受人类干扰而严重退化,加强湖滨带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实践研究,恢复和重建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湖滨带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湖泊治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综述国内外在湖滨生态系统的受损或退化的诊断、生态恢复和重建目标等方面理论的研究状况,介绍湖滨带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有关技术和对湖滨带恢复和重建成功与否判别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