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指出了在光皮树油脱酸工艺研究中,萃取次数对酸值的影响最大,相对来说液料比、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光皮树油脱酸工艺的最佳条件是液料比为2.2(mL/g),萃取时间为5min,萃取温度为30℃,萃取次数根据光皮树油的原酸值增加次数达到要求的酸值。  相似文献   
2.
用光皮树种子为原料,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光皮树油,试验了几种溶剂、溶剂与物料比、微波辐射时间及功率对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光皮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石油醚,溶剂与物料比为1∶3,辐射时间7 min,辐射功率800 W,得率为7.13%。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辅助光皮树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光皮树油脂,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光皮树油脂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酯交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皮树油脂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光皮树油45.9 g,超声波频率50 Hz,超声波功率180 W,醇油物质的量比6∶1,催化剂质量分数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0 mi...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藤茶碎末制备颗粒茶原辅料因素的影响,将不同粘合剂、不同粉碎粒度的藤茶进行挤压造粒,制备颗粒茶,考察其颗粒形态、香气、组织状态、滋味。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羧甲基纤维素钠及高粘性瓜尔胶的复合物为粘合剂时,其颗粒形态、组织状态等最佳。粘合剂用量的比例为10%时,造粒藤茶的产品颗粒形态、滋味最佳。浸润剂的用量为原材料的1.6倍时,造粒效果最佳。藤茶粉碎粒度为60目时,组织形态为最优。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藤茶碎末造粒的原辅料条件为:辅料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与高粘性瓜尔胶复合物,原材料与粘合剂配比为1∶0.08,浸润剂用量为6mL,藤茶粉碎程度为60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多波长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杜仲雄花茶中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3种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Thermal Hypersil BDS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6℃;多波长检测206、238、327 nm。[结果]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均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同一时期内采集,不同产地的杜仲雄花茶因环境的影响,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杜仲雄花茶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及京尼平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藤茶碎末制备颗粒茶的最佳造粒方法。[方法]通过测定总黄酮、二氢杨梅素(DMY)在80、90、100℃条件下浸提1、2、3、4、5、15、30、60 min的浸出率和浸出速度,确定藤茶的最佳造粒方法。[结果]沸腾造粒法制备的藤茶颗粒茶在100℃下浸提时浸出率和浸出速度均高于80和90℃,功能性成分总黄酮浸出率最高(98.5%)。沸腾造粒藤茶总黄酮和DMY浸出率、浸出速度均高于湿法挤压造粒和滚筒造粒。[结论]藤茶碎末造粒制备颗粒茶的最佳造粒方法为沸腾造粒。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京尼平苷等含量的影响,提高杜仲雄花有效成分的利用率。[方法]分别采用炒制、热风、真空、冷冻、晒干、阴干的方式对杜仲雄花鲜叶进行干燥,通过感官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进行评价。[结果]真空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含量最高,炒制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含量均高于热风干燥处理,但热风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含量高于炒制干燥处理。[结论]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无论外观还是成分含量效果均最佳,晒干和阴干效果最差,但冷冻干燥成本高、耗时长,因此建议采用真空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8.
论早籼稻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阐明了早籼稻生产的重要性;指出目前早籼稻问题的核心是经济上不可持续,解决的关键是正确的市场定位;强调应扬长避短、开拓早籼稻自己的优势市场,并分析了早籼稻作为食用稻、饲料稻和加工稻的巨大市场潜力;同时探讨了实现早籼稻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