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探究不同饵料对产后雌性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亲鱼的营养效果,为大黄鱼亲鱼培育提供参考。采用中华管鞭虾(以下简称红虾)、沙蚕、黄占鱼块+强化剂(以下简称鱼强)、黄占鱼块(以下简称鱼块)4种饵料分别投喂产后雌性大黄鱼亲鱼2个月,依次为组A、组B、组C、组D,分析4种饵料以及复健后雌性大黄鱼亲鱼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以评价不同饵料对大黄鱼的营养效果。①复健2个月后,大黄鱼背部肌肉氨基酸总含量组C>组A>组D>组B,必需氨基酸含量组A>组C>组D>组B,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腹部肌肉氨基酸总含量组A>组C>组D>组B,其中组A显著高于其他3组,必需氨基酸含量组A>组D>组C>组B,差异不显著。②背部脂肪酸总含量组D>组C>组B>组A,其中组D、C、B显著高于组A(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组C>组D组B>组A,组C显著高于组B和组A(P<0.05)。大黄鱼腹部肌肉饱和脂肪酸总含量组C>组D>组B>组A,其中D组、组C显著高于组A(P<0.05)。饵料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对产后雌性大黄鱼亲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酸一般呈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美洲黑石斑,学名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通称黑石斑,隶属鳍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一种原产美国和墨西哥大西洋沿岸的名贵海水鱼类,自2003年引进我国已近20年,是我国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其苗种繁育、网箱试养殖等已取得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MS-222麻醉剂对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幼鱼的麻醉效果,在水温(26. 0±1. 0)℃条件下,对体质量为(43. 21±0. 52) g的东海带鱼进行了不同MS-222浓度的麻醉试验,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把麻醉程度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测定了麻醉和复苏各期试验鱼的呼吸频率,并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麻醉剂,研究了其对东海带鱼幼鱼的麻醉程度和麻醉效果,以及对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222麻醉剂浓度低于20 mg/L时,试验鱼的最终麻醉程度为0期;当麻醉剂浓度高于80 mg/L时,试验鱼的最终麻醉程度均能达到6期;试验鱼的入麻时间随着MS-222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MS-22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测得的MS-222有效质量浓度为120~140 mg/L;在MS-222浓度为20、40 mg/L条件下,血清皮质醇含量随麻醉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MS-222浓度为60 mg/L条件下,血清皮质醇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浓度组试验鱼在6 h时血清皮质醇含量最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 05);各试验组鱼血糖含量随麻醉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在6 h时降至最低,也无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表明,MS-222麻醉剂对东海带鱼幼鱼的有效质量浓度为120~140 mg/L,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育期106d左右,其中从出苗至开花67d左右。植株矮壮,株高150~160cm,不分枝;叶片数24~26片,叶绿色;舌状花冠黄色,管状花的雄蕊退化,无花粉,雄蕊发育正常;果盘呈微凸状,果盘直径14~16cm,果盘倾斜度2级;籽实黑色,边缘暗灰色,千粒重48g。该不育系茎秆粗壮,抗倒伏,感向日葵褐斑病、霜霉病和锈病。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青贮玉米新饲玉1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饲玉1号是山西北方种业股份公司和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的高产优质青贮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35d,适宜≥10℃有效积温3200℃.d以上的地区种植。2001~2003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生物产量高、稳产、优质、抗病、抗倒和适应性强等特点,一般生物产量90000~120000kg/hm2。种植密度75000株/hm2,子粒乳线下移至2/5~3/5时即可收获青贮。  相似文献   
6.
7.
为探究亲鱼培育模式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雌性亲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阶段性测定雌性亲鱼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方法,将亲鱼培育期间分3个阶段:大黄鱼卵巢发育Ⅰ期或是少数Ⅱ期(记为A阶段)、卵巢发育Ⅱ期或少数Ⅲ期(记为B阶段)、卵巢发育至Ⅳ期(记为C阶段),进行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培育模式下,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氨基酸总量C阶段最高(17.480%);是A阶段的1.206倍,是B阶段的1.160倍,腹部氨基酸总量B阶段最高(16.993%),是A阶段的1.174倍,是C阶段的1.229倍,但各阶段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的脂肪酸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也呈增长趋势且C阶段均显著高于B阶段(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均为C阶段、B阶段显著高于A阶段(P0.05)。研究表明,本培育模式下对大黄鱼雌性亲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大,对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急性低温胁迫强度、胁迫持续时间下条纹锯鮨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其健康养殖和耐寒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条纹锯鮨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暂养水温13℃急性胁迫到3、5、7℃,分析3个急性低温胁迫强度、不同胁迫时间(0、2、6、12、24、48 h)对条纹锯鮨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Ⅰ、Ⅱ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胁迫前(P<0.05);Ⅰ、Ⅱ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先降后升至胁迫前水平,12 h后Ⅲ组总蛋白(TP)、TG、TC含量均显著低于胁迫前水平(P<0.05),Ⅰ、Ⅱ组葡萄糖(GLU)含量48 h时显著上升(P<0.05);Ⅰ、Ⅱ组48 h时血清离子与胁迫前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K~+和Ca~(2+)含量显著下降(P<0.05),Na~+和Cl~-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在条纹锯鮨养殖生产和低温驯养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胁迫强度和缩短胁迫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滤料和碳氮比对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藤壶壳和聚乙烯(PE)作为生物滤料,考察了碳氮比分别为5、10、20、30时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的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碳氮比分别为5、10、20时,藤壶壳组的总氨氮、亚硝酸盐去除率高于PE组,但碳氮比为30时,藤壶组和PE组的总氨氮和亚硝酸盐去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 05);藤壶组和PE组在碳氮比为20和30时,总氨氮去除率在30 h后均显著高于碳氮比为5和10时(P0. 05),去除率高于98%;藤壶组和PE组碳氮比为10、20、30时,在30 h后亚硝酸盐去除率显著高于碳氮比为5时(P0. 05),去除率高于93. 79%。综合本研究中不同滤料和不同碳氮比对水质处理效果的研究结果,并结合藤壶壳和PE的经济成本,建议尾水处理中碳氮比取20∶1,滤料取藤壶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耐寒基因,探寻低温胁迫对大黄鱼金属硫蛋白基因MT、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HSP60蛋白基因TCP1表达的影响,以经过连续多代选育获得的F5代耐低温品系大黄鱼(体质量为55.35 g±3.52 g)和非耐低温品系大黄鱼(体质量为56.45 g±4.41 g)幼鱼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耐低温品系大黄鱼组(N组)和非耐低温品系大黄鱼组(F组)肝脏和肌肉中MT、AQPl、TC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对大黄鱼MT、AQP1、TCP1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N、F组大黄鱼各基因表达量均有所差异;随着温度降低,N、F组大黄鱼肝脏和肌肉中的MT和TCP1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在7℃时表达量均达到最高,且F组大黄鱼M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P<0.05),而N组大黄鱼TCP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F组(P<0.05);各试验组大黄鱼肝脏和肌肉中AQP1基因表达量均随温度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3 ℃时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在7℃时表达量均达到最低,且N组大黄鱼肝脏中的AQPI表达量显著低于F组(P<0.05),而各组肌肉中的 AQP1表达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MT、AQP1、TCP1 3个基因均在大黄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研究大黄鱼耐寒机制的候选基因,耐低温品系和非耐低温品系大黄鱼上述3个基因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差异,也表明两个品系大黄鱼中抗寒能力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