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菌形成子囊孢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闭囊壳保持湿润。子囊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27℃,最适为11~15℃,紫外光、散光及黑暗无影响;酸碱度范围为pH3.2~9.2,以pH5.0~7.0最适。子囊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36℃,最适为11~20℃;湿度范围为0~100%,以在水面及100%湿度时最高;黑暗及散光无影响;酸碱度范围为pH2.2~12.4,以pH5.0~8.0为最适。温度愈高、湿度愈大,病叶上的闭囊壳寿命则愈短。  相似文献   
2.
玉米鼠耳病症状识别与发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年一种玉米“新病害”在贵州省大方等县爆发流行。为了给防治此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借助国内外报道过的有关资料,对此病进行了诊断。诊断结果为玉米鼠耳病。并在发病重的地域进行了发病因素调查。调查结果为(1)玉米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2)玉米与小米套种的地块发病重;(3)同一乡(镇)内低海拔地区发病早而重;(4)玉米地周围杂草多发病重;(5)播种期适当提早并加盖地膜的发病轻。根据发病因素,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3.
林代福 《植物保护》1996,22(3):15-15
植物病原真菌标本的简易保存法真菌标本的妥善保存,是教学、科研等单位急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是将病原真菌制成永久(或半永久)玻片标本保存。其缺点:(1)要求技术高,方法繁琐;(2)保存在玻片内的真菌标本易变形,有的不到半年失去应用价值;(3)玻片标本容易破...  相似文献   
4.
目前,杀线虫剂较少,而能杀烟草线虫的农约更少,而能杀烟草线虫的农药更少。铁灭克和呋喃丹虽有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的报道,但属内吸性剧毒农药,残效期长,故禁止使用于烟草。为了开发适宜的烟草杀线虫剂,我们进行了筛选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表明,我们研究的几中复配剂具有很多优点,如防效较高,低毒、无毒或无  相似文献   
5.
6.
西瓜枯萎病菌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坦孢子的速度慢,且数量少。促使其产生孢子并将菌种保存好.曾是我们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现把多年摸索出的简易解决方法简介于下。 一.促使大型分生孢子产生的方法 将纯菌种接种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5天左右,待菌落生长繁茂后,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将菌落连同培养基一起铲放在盛有无菌水的灭菌培养皿中。无菌水仅仅淹没培养基及菌落的基部,使菌落的上部露于水面。盖上皿盖,放在25℃的温度下培养3-7天后,在双目解剖镜下可以看到菌落中的菌丝上长有很多分生孢子梗及其上的大型分生孢子。 二.促使厚坦孢子产生的方法 将生长繁茂的菌落连同培养基一起铲放在装有无菌水的灭菌培养基皿中(其作法同上)。使无菌水将培养基和菌落全部淹没。盖上皿盖,放在25℃下培养5天左右,在双目解剖镜下,可以看到菌丝的中部和预部形成有大量的厚坦孢子。 三.用干燥土壤保存菌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是贵州省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造成严重损失。按常规使用0.08%粉锈宁农药直接拌干玉米种防治此病,防效差,易产生药害。将粉锈宁与聚乙烯醇等复配成缓释剂后拌萌动的玉米种,解决了药害问题,还提高了防效。  相似文献   
8.
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iella oryzae)的致死温度为51°C10分钟。在零下的低温,该线虫最多只能存活30小时,但它能在水稻生长受抑制的温度(40。C)下生活1个月左右。该线虫耐水淹而不耐干燥,在5—32°C的室温散光条件下,浸在无菌水中的线虫可以存活185—240天,但在室内(湿度为70—85%)自然凉干后,最多只能存活84小时。该线虫对酸碱度的适应性非常广,在水稻无法生存的pH2.2和pH12.4的缓冲液中都可以分别存活10—15天和20—30天。紫外光和直射阳光对该线虫有强烈的杀死作用,在20W的紫外灯下(灯距25cm)照射60分钟或在4—8万Lux的太阳光下照射2天,可以将线虫全部杀死。220V或15000V高压,对该线虫都无击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调查表明,大豆锈病是贵州大豆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严重病害。1982年因大豆锈病在贵州中部大流行,严重发病的还导致颗粒无收。为了了解大豆锈病的发生为害情况,我们于1981年——1982年对我院农场有关大豆田及大豆原始材料圃进行了调查。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告于下: 一、栽培环境与锈病发生的关系据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研究报导,温湿度是影响大豆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在适温(22—25℃)范围内,雨量、雨日数起决定作用。我们从1981年和1982年的  相似文献   
10.
1996~1997年应用全国统一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金沙县分离到的168个单孢有效菌株进行稻叶离体接种鉴定、鉴定出该县的稻瘟病菌有8个群43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生理小种有3个,分别为ZB13、ZB29和ZE3。应用病圃中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出抗穗瘟的材料44份。用生理小种ZB13接种金沙县水稻主栽品种的离体稻叶,结果全部品种都感病。目前筛选出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农药是三环唑、稻瘟灵和新克瘟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