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鸡冠花细菌性叶斑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l.上发现一种细菌性叶斑病。它主要危害叶片,形成圆形枯斑,边缘淡褐色,使叶片枯萎。根据病原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测试,鉴定该病原菌为Erwinia chrysanthemi pv.Chrysanthemi Burkholderet al.鸡冠花是该细菌的一个新的寄主。  相似文献   
2.
蓖麻叶斑细菌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蓖麻叶部发现两种细菌病害:一为圆形病斑;另一为多角形病斑。经对其病原细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系统鉴定,分别确定为蓖麻细菌性叶斑病Pseudomonasfluorescens(Trevisan)Migula和蓖麻斑点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ricini.(Yoshii and Takimoto)Dye。  相似文献   
3.
甜菜四种细菌性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甜菜发现有四种细菌病害,其中两种为叶斑病、两种为根病。经对其症状观察和病原细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细菌的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系统鉴定,确认两种叶部病害为甜菜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syringae pv.apiata(Brown and Jamieson)Young et al和甜菜细菌性叶斑病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betae(Keyworth Howell andBowson)Collins and Jones.两种根病为甜菜根癌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and Townsend)Conn.和甜菜根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  相似文献   
4.
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和孢子产生条件及寄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条件,在主要营养条件中木糖、葡萄糖和蔗糖为最适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PDA和Czapek为最适培养基。环境条件中温度20~25℃、pH7和黑暗对生长最好。该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宜条件和生长条件基本相同,即病菌生长好孢子成量亦多,反之则少。经接种在15科30种植物中茄科植物中的马铃薯、蕃茄、茄子、龙葵、蔓陀萝和蓼科中的本氏蓼可以被侵害而其他作物和杂草则不能侵害。  相似文献   
5.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①供试药剂: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抑霜威可湿性粉剂,58%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 ②黄瓜品种:长春密刺。 ③试验地点:本校试验站和净月乡任家桥村。 ④试验方法:百菌通设3个浓度试验区,抑霜威1个浓度试验区,对照药剂杀毒矾M8设500倍区,另设清水对照区,共6个区。(净月乡无抑霜威)①百菌通300倍液;②百菌通500倍液;③百菌通1000倍液;④抑霜威500倍液;⑤杀毒矾500倍液;⑥对照。每个处理区2~3架黄瓜,每架二垄,垄长5m,株距25cm,每小区80~120株。3次重复,随机排列,正常管理。在发病后喷药,每周1次,连喷3~4次。  相似文献   
6.
黄瓜黑星病侵染和发病规律及其生态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瓜黑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株内于田间或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黄瓜种子内的菌丝也可越冬,带菌率最高可达37.76%。种子各部位均可带菌,以种皮为多。接种试验证明黄瓜黑星病菌主要是从叶、茎、果实的表皮直接穿透侵入,也可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但极少。黄瓜黑星病菌的分生孢子产生必须具备90%以上的相对湿度(RH)和15℃以上的日平均温度。分生孢子在5—30℃下均可萌发,适温15—25℃,但萌发必须有水滴,在无水滴的情况下即使RH达100%也不能萌发。吉林省大棚内发病重是由于5月中旬以后棚温达到黑星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RH长时间(12小时以上)在90%以上。露地黄瓜黑星病的发生则与当年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多少有关。大棚内采用降低湿度的生态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从而减少喷药次数而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霉菌培养鉴定、RF—510—TCS—Z薄层扫描、鸭雏饲养毒性观察等试验,对送检料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B_1,含量为22—28μg/kg,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此量不致于引起鸡的急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