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耳石透明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我国秋刀鱼捕捞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提取1 062个耳石进行拍照处理,并根据耳石透明带特征对其进行划分,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耳石类型及与肉体长组的关系,分析各月份耳石类型变化。研究发现,83%小型鱼(Kn L≤240 mm)和71%中型鱼(240 mmKn L≤280 mm)耳石属于类型Ⅰ,大型鱼(280 mmKn L≤314 mm)和特大型鱼(Kn L314 mm)耳石类型Ⅱ、类型Ⅲ占优。肉体长在280 mm以下的类型Ⅰ耳石比例较大,耳石没有形成透明带,随着Kn L的增加,类型Ⅱ和类型Ⅲ在肉体长组的比例增加。耳石透明带最早在202 mm时开始形成,秋刀鱼耳石第1条透明带主要在260~280 mm之间形成,以中型鱼为主;秋刀鱼耳石第2条透明带主要在290~310 mm之间形成,以大型鱼为主。雌性和雄性秋刀鱼耳石在各耳石类型下无显著差别(P=0.0640.05)。耳石类型Ⅰ比例在月份间变化大,在10月和11月份耳石类型Ⅰ比例占优,分别为44.1%和36.4%,多为小型和中型鱼,6月和7月份耳石类型Ⅱ和类型Ⅲ比例大约为40%,多数为大型和特大型鱼,表明大型鱼比小型和中型鱼早到达索饵场进行索饵。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4年6—7月和10—11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两航次采集的秋刀鱼样本,分析其性别比例、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摄食等级,以探究其生长、性腺及繁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增大,秋刀鱼雌性比例逐渐降低,雄性占比升高;6、7月雌、雄样本优势体长组与体质量组范围均较10、11月小;体长和体质量关系中,秋刀鱼雌性生长系数为3.24,雄性为2.82;各月样本胃饱满度以1级为主,F检验表明,除0级外,4个月内各摄食等级间呈显著差异(P<0.01);秋刀鱼雌、雄样本性腺发育以Ⅱ期为主,各性腺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性腺指数在Ⅱ、Ⅲ、Ⅳ期内大于雄性,Ⅴ、Ⅵ期内相反,逻辑斯蒂方程表明,秋刀鱼50%性成熟体长雌性为284.7 mm,雄性为267.4 mm;雌性秋刀鱼绝对繁殖力为1032~17 708粒/尾,平均值为(5522±3196)粒/尾,绝对繁殖力高的个体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280~320 mm、110~150 g。  相似文献   
3.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耳石生长与性成熟度、个体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15年6—7月和10—11月中国秋刀鱼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耳石生长与性成熟度、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耳石扁平,核心靠后端,基叶较翼叶突出明显;除Ⅳ外,雌雄个体各期TSL和MW均值随性成熟度等级增大而增加,在Ⅳ~Ⅴ期TSL和MW均值明显增加。雌雄个体在Ⅱ、Ⅲ、Ⅳ、Ⅴ期性成熟度间耳石MW/TS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从性成熟度Ⅱ期开始的个体,其耳石形态不随性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化。随着叉长增加,雌、雄性个体TSL和MW均值逐渐增加,不同叉长组间,耳石TSL、MW均值差异显著(P0.05)。在各个叉长组间雌雄个体耳石MW/TS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W/TSL值增长不明显;秋刀鱼从性成熟度Ⅱ期开始,随着叉长增加,其耳石均匀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养殖环境灭菌, 可以降低作为对虾亲虾的饵料沙蚕携带病原弧菌的风险。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基于病原弧菌的生物学特征, 探究不同温度灭菌处理(65 ℃处理 30 min, 100 ℃处理 30 min 和 121 ℃处理 20 min) 对沉积物的灭菌效果及加入益生菌制剂对沉积物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温度处理组在灭菌后立即采样, 灭菌效果良好: 65 ℃-30 min、100 ℃-30 min 和 121 ℃-20 min 处理组对沉积物中总菌落数量的灭菌率分别为 57.5%、 99.45%、99.99%, 表明随着灭菌处理温度的升高, 灭菌率逐渐提高, 对病原弧菌的灭菌率均达到 100%。对于沉积物的理化指标分析表明, 随着取样时间增长, 灭菌处理方式给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氮磷扩散通量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小, 益生菌制剂的添加能够降低水体和沉积物中的 NO3 浓度和 PO43–浓度, 同一取样时间添加益生菌制剂处理组与未添加益生菌制剂处理组的 NO3扩散通量和 PO43–扩散通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 65 ℃-30 min 处理即可杀灭沉积物中的全部弧菌且整个实验期间未检测到病原弧菌菌落, 添加益生菌制剂能够优化沉积物菌落结构, 抑制总菌落数量的增长, 同时对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氮磷扩散通量产生影响。本研究可为沉积物灭菌及益生菌制剂在养殖环境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