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种能适应水稻芽种的气流式水稻直播机在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共同努力下研制成功,该机首创出“非接触排种原理,气流播种”方式,无强制排种  相似文献   
2.
杨新春 《中国农机化》2010,(3):56-58,63
水稻浅植能提高水稻低节位的有效分蘖以实现增产.水稻摆秧机吸收了水稻抛秧种植的浅栽增产优势与水稻机插的成行成距有序移栽的优点,其原理是将规格化的带土毯状秧苗分秧切块,有序浅植于田中而不入土;既实现了有序浅植,又简化了插秧机易损件较多的多组传动栽植臂分插机构;是一种新型高效高产的水稻种植机具.本文将介绍其研究成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现在的情况、将来的发展进行探索,这是近年来的关心机械化、期望机械化的人们谈论的热点。1.多种水稻栽培模式出现是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人们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所有的水稻栽培技术现在中国应有尽有。机插秧技术推广了几十年,北方地区及南方局部地  相似文献   
4.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与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之交,从中国国情出发,密切注视世界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动向,对我国21世纪水稻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趋势作出基本分析与判"断,以更好的审时度势.提高预见性,超前部署,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更快的发展,、跨在21世纪的门槛上,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曙光已呈现在面  相似文献   
5.
1前言一般出口家具有车件的约占25%左右,床柱则主要由车床来完成。我公司1987年从美国进口两台八角车床(OCTAGONALCOPYLATHE),它与其它车床相比具有切削角度合理、多刀点切削、刀片可拆装组合多次使用等优点。但要正确使用好车床并发挥其最...  相似文献   
6.
大豆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播后苗前封闭除草以其操作方便、成本低,被广泛使用。本文就其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宋宁  杨新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66-6667
探讨了旅游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建设旅游伦理的现实意义。旅游伦理是人类跨入21世纪发展旅游业对人类如何完善自身、创建新型文明思考的产物,与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重视人类自我完善相适应,旅游伦理将对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施肥,就是用人工方法对棚室内补充二氧化碳,供果树吸收利用;不仅增产效果显著,而且还能改善和增强抗性。补充二氧化碳的时间,一般在果树展叶后可立即施放二氧化碳。为促使果实膨大,于果树开花后15—20天施放二氧化碳,效果更好,因为此期的光合产物优先供给果实。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及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等技术的出现,图像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地空两用农业信息采集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农业信息采集中的局限性,实现了农业信息采集的智能化自动化。采集机器人的空用功能可避开机器人在作业环境中障碍物,在空中采集的信息数据是比较全方面的,不会存在因障碍物的遮挡而漏采集信息导致信息不全而无法正常使用。为此,基于STM32微控制器地空两用农业信息采集机器人研究方案,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单片机-STM32为主控制器,OV2640摄像头为图像采集设备,设计了采集系统具有性价比高、实用性强且可靠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棉花生产是策勒县的支柱性产业,然而多年来产量低下,皮棉单产只在50—60kg之间,严重制约了本地经济的发展。我们承担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的子项目-策勒棉花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对棉花丰产进行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新垦沙荒地条件下,对制约棉花生长的诸多因素进行对比试验。采用选择抗逆性强品种、控制种植密度、合理配肥、节水保墒,适时整枝等技术措施,1994年实验区内皮棉单(亩)产达到175.3kg,为沙荒地大范围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