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种子健康度、生活力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子产业的发展,种子的储藏、加工和调运规模不断加大,种子检测量也随之增加,急需快捷简便的种子发芽试验方法.标准的发芽试验虽然准确可靠,但也存在需要时间长的缺点.作为水稻种子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种子生活力、健康度和发芽率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只有具有一定生活力的健康种子才能发芽并最终成苗.种子的健康度和生活力都有简便成熟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它们与种子发芽率的相关性,以便为在特定情况下用这两个指标了解种子发芽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庆优108为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由重庆市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不育系Q3A和自育恢复系Q恢108配组而成,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审定(渝审稻2006011),在区试、生产试验及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抗性较强、米质优等特点,是一个适宜重庆种植的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3.
优质籼粳交水稻恢复系Q恢10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恢108是用粳稻材料IR17494-32-1-1-3-2与籼型恢复系蜀恢527杂交后再与绵恢725复交选育的籼粳交恢复系。该恢复系生长势旺,茎秆粗壮,株叶型好,生育期长,米质优,恢复力和配合力强,所配杂交组合庆优108(Q3A/Q恢108)和Q优108(Q1A/Q恢108)于2006年分别通过重庆市和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是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杆的腋芽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发育成穗的一种充分利用热能资源、省工省肥、农民增收的种植方式。这一种植方式在重庆即部份南方稻区推广使用,但单产水平不高,而且在不同年度间产量变幅较大。为此,结合多年的生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情况,分析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提出品种选择和头季稻收割时倒二芽的长度、促芽肥的施用、纹枯病及稻飞虱的防治等再生稻丰产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扬花期穗部水分与“九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Q2A种子裂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粉时穗部喷水将极显著提高种子裂颖率;而受粉2 h以后穗部喷水对种子裂颖率没有显著影响;“九二○”施用量以225 g/hm2为好,高于此用量种子裂颖率将随“九二○”用量增加而提高;“九二○”开始施用时期以抽穗25%以后为好,在这之前种子裂颖率随施用时期提前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杂交水稻Q优1号制种的播差期安排、精细做畦、定量播种、田间管理和“九二0”喷施等关键技术环节及Q优1号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7.
庆1A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用Q2B与越南抗稻瘟病材料X21杂交,F<,2>代中选单株与美国材料Lemont复交,F<,4>代再与野败型不育系Q2A测交并连续回交育成的优质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异交习性好,米质优(达国标1级),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2007年8月通过重庆市技术鉴定.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庆优78(庆1A/R78)产量高,抗病性较好,于201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即将被集约化的种子生产方式所取代的趋势,2010年度开展了机械化育苗、插秧、赶粉等技术的探索,结果初步表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可行的。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比目前大面积的常规生产每667m2节约成本421.5元,同等条件下增产6%~10%。  相似文献   
9.
油菜庆油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庆油1号是以不育系0911为母本,以恢复系08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甘蓝型油菜一代杂种。田间长势健壮,早熟性优于对照;长江上游区域试验2年平均籽粒含油量4193%,芥酸含量015%,饼粕硫苷含量2091 μmol·g-1,产量3153 t·hm-2,比对照增产92%。适应性强,适宜稻油轮作和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春在海南初步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不育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探索了的"920"最适用量,并归纳出Q2A再生稻繁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