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利用三峡库区丰都羊子洞石笋(Y02)230Th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建立了65~90ka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46a 的石笋碳同位素时间序列.羊子洞石笋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季风变化在MIS5b向MIS5a转变过程中是渐变模式, 并且D/O21事件呈现双峰结构不同于山宝洞石笋记录和万象洞石笋记录,这可能与羊子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分辨 率有关.石笋Y02的δ13C记录并未记录72kaBP左右的降温事件.对石笋碳同位素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石笋 Y02的δ13C记录主要存在290,229,196,115,100和93a等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吻合;Y02碳同位素记录与 北半球太阳辐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直接响应与北半球 太阳辐射的假说.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丰都水鸣洞石笋(NSM03)230Th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AD1250~1750时段平均分辨率约为1a的石笋碳同位素时间序列.水鸣洞石笋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小冰期开始时间大约为AD1300,与已发表的树轮、孢粉等气候记录指示的小冰期开始时间在定年误差范围内一致;该记录同时显示在小冰期内部存在次一级气候波动,最明显的两次气候波动时间分别在15世纪中期和16世纪末,后者对应过去500年间亚洲季风活动最弱时期.对石笋碳同位素序列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小冰期气候存在98a和3~6a波动周期,分别与太阳活动世纪周期和ENSO周期相吻合,表明太阳活动是小冰期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海气耦合作用则直接影响小冰期气候.  相似文献   
3.
以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监测资料以及“五河”水系中5个水文监测站的径流 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 过建立降水和潜在蒸发对径流的驱动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对赣江、信江以及抚河径流变化的影 响.研究表明,1960-2007年鄱阳湖流域气温升高,降雨增加,潜在蒸发量却呈长期的下降趋势,径流变化过程 与降雨过程总体一致,但不同时期各站点变化趋势差异较大.气候变化对径流的驱动作用表明,相对于流域 1960s的气候条件,其他年代气候变化均起着增大径流的作用,其中气候变化驱动作用最大的1990s导致径流增 加194.3~321.3mm,最小的2000s导致径流增加32.7~106.5mm.此外,受不同年代流域降雨变率以及流域 调蓄作用影响,1970s和1990s气候变化导致的径流增量以信江为最,而1980s和2000s则是赣江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