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7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起步较晚,导致现阶段的森林资源管理面临了诸多挑战。因此,发展和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已成为目前我国林业工作的重点。文章以宁夏哈巴湖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实际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为例,分析了其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定,改军林业审判方式势在必行。当前,林业审判改革的关键是大力推行直接开庭。这可以牵动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确定裁判者的地位,落实会议庭和独任审判庭职权四项改革工作。直接开庭就是案件受理后,审判人员不进行实体查证,也不找当事人询问、只进行程序上前审查后即开庭审理的一种方式。早在1956年,董必武同志就说过:“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重心”,而“重心”是开庭审判。因此,直接开庭审判就是改革林业审判方式的关键。这对具有综合功能的林业审判来说,开庭审理林业民事、经济案件有很多的优越性。优…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较好的绿肥作物,国内外资料报道,洋油菜(即一种甘蓝型油菜)作为棉花的前作,可减轻枯萎病的危害程度。对此,于1983~1984年,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油菜压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棉花铃病的主要种类为疫病(Phytophthora boehmriae)、红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和红粉病(Cephalothecium roceum),其中以棉铃疫病为优势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中地膜田铃病重于露地。Bayes决策分析结果,次生病烂铃群体中67.4~89.1%的病铃来源于初生病铃,尤其是疫病铃。根据显著性检验结果,烂铃在棉株不同果枝上的垂直分布,地膜田可划分为第1~4和第5~7果枝两个层次;露地田可分为第1~2和第3~6果枝两个层次。该项研究明确了初生病菌与次生病菌侵染之间的数量关系及防治上的主要对象和靶区,为铃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黄萎病是两种毁灭性病害,其发生发展与环境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棉花由露地改为覆盖栽培后,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其病害消长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近年来一些地方反映,病田覆盖后对病害有一定的减轻趋势。针对此问题,我们于1983~1985年,以覆盖为处理、不覆盖为对照,进行了不同生态条件下覆盖对病害作用的横向研究和同一生态条件下覆盖对病害作用的纵向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是夺取棉花优质高产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在整个覆盖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由于覆盖田废旧残膜的清除和回收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以至给农业生态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上重要的土壤传播病害。棉花枯、黄萎病重病区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此病害的基本措施。目前,在重病区种植抗病品种的一些地方出现了病害衰退现象,表现在抗病品种连茬种植后,抗病品种本身病情逐渐轻微和连种抗病品种几年后、换种感病品种病情也大为减轻。如我省曲沃县安居大队是棉花枯、黄萎老病区,从1965年起到现在一直种植抗病品种,病情程度由只能种抗病品种到能种耐病品种;由耐病品种病害普遍发生到几乎看不到病害症状。绛县西晋峪大队1972年前由于此两种病害普遍猖獗,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计划面积。经种抗病品种2—3年后改种常规品种保苗率基本达到了一般大田密度要求。我所棉花枯、黄萎病圃13亩从1973年以来,其中  相似文献   
8.
一棉花枯萎病我所对覆盖棉田枯萎病消长规律进行了多年的观察与试验,结果表明,覆盖田与露地相比,枯萎发病始期早,前期病情重,病害起讫时间短,总的病情轻。露地虽发病刚间较晚,但以后病势增长快,发病停止时间  相似文献   
9.
新型种衣剂对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不同种衣剂及用药量对棉苗根病和棉蚜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B(11)处理防效最佳,相对保苗效果达96.7%,相对防蚜效果87.5%,显著优于现有的大田生产对照,并可明显促进棉苗的生长发育。由于B(11)的两个药种比之间防效差异不明显,因此,建议在生产推广中采用B(11)(0.6%)的用药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