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1年中不同生长期小丑火棘为研究对象,记录小丑火棘叶色的周年表型变化,研究变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在日平均温度15℃左右小丑火棘叶色开始向红色转变,其红叶观赏期从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在变色过程中,小丑火棘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逐渐降低;花色素苷含量逐渐增加,变色中期的叶片花色素苷含量为花叶期的26倍;pH值则随叶色变红而逐渐降低,由花叶期的7降至红叶期的5;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变色终期为变色初期的2.1倍;叶片含水量逐渐降低.不同矿质元素在不同叶色阶段的含量有着明显差异,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生理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小丑火棘叶色变化过程中各因素的协同性及叶色变化机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整枝方式对盆栽一品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的试验观测,研究了3种不同的整枝方式对一品红千禧(Euphorbia pusherrima Willd.‘Millenium')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秋冬季光温较低的条件下生产一品红时,开花时的株高、冠幅、冠高比等指标4侧枝处理要显著优于3、5侧枝处理;植株丰满度、总叶面积指数、苞叶面积指数等指标4、5侧枝处理植株没有差异,但均优于3侧枝处理;在花蕾出现以后的整个生长时期4侧枝处理的植株总体外观品质均优于3、5侧枝处理植株。  相似文献   
3.
温室标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是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外观品质形成的基础。本研究建立一个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各器官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鲜重的模型,为温室标准切花菊外观品质的调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根据光温对菊花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品种的试验,建立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模型对温室标准切花菊的植株总干重、叶干重、茎干重、花干重和单株地上部分鲜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间1:1线的决定系数(R2)和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7、0.97、0.97、0.83、0.99;67.5 g•m-2、22.4 g•m-2、28.2 g•m-2、15.4 g•m-2、3.73 g/株。本模型对菊花植株干物质生产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基于光合作用驱动的生长模型(R2和RMSE分别为0.82和274.68 g•m-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干物质生产和各个器官的干重,模型的实用性较强,可以为温室标准切花菊生产中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紫薇属植物为我国原生植物,在我国已有1 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是优良的夏花木本植物,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可净化空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紫薇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全球紫薇属植物约有60种,我国占比达40%。全国及区域性种质调查成果为紫薇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各地加大了紫薇新品种培育和引种应用,育种方式以传统育种为主,培育出较多性状优良且市场价值高的新品种。随着育种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紫薇分子辅助育种相关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文从紫薇的分类研究、种质资源现状、育种研究和引种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了我国紫薇种质资源情况(包括野生品种24种、栽培品种350种),探讨了国内外紫薇育种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并对引种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针对紫薇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在后续研究中加大紫薇调查力度、完善种质资源库、建立信息共享渠道;从花色、香味、株型、抗性及延长花期等方面拓宽育种方向,利用生物及智能技术手段加强育种技术研究,加快紫薇种质创新;因地制宜,不断开发紫薇应用形式,充分发挥紫薇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在上海桥柱绿化建设中适宜不同光照情况的攀援植物,于2016年开展了常春藤、五叶地锦和爬山虎等8种攀援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五叶地锦适宜选用为桥柱绿化建设初期的先锋植物;推荐油麻藤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桥柱绿化建设中选用,常春藤、薜荔、爬山虎宜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桥柱绿化建设中选用;不推荐白花络石、花叶络石和花叶蔓长春在桥柱绿化建设中选用。  相似文献   
6.
温室标准切花菊发育模拟与收获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一个可以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现蕾和收获期的模拟模型,为温室切花菊温光调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根据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发育对光温反应的特性,提出了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的概念,通过不同扦插期和不同品种的试验,建立了以生理辐热积(PTEP)为尺度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发育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模型对从扦插到定植、短日处理、现蕾和收获期的模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预测值与实测值间1:1线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2.3、2.9、1.2和3.2 d,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以有效积温为尺度的发育模型(RMSE分别为3.0、12.5、12.5和15.6 d)。【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标准切花菊各个发育阶段出现的时间与收获期,可以为中国温室标准切花菊周年生产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温室标准切花菊叶面积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个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预测模型。【方法】根据光温对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出叶和展叶速率的影响,通过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品种的试验,以综合考虑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日长的生理辐热积为预测指标,建立了温室标准切花菊叶面积预测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模型对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的预测精度较高,预测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和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4和0.75。基于生理辐热积的预测模型对叶面积指数的预测精度比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分别提高了48.2%和84.6%。【结论】本研究的叶面积指数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模型参数少,机理性强,可以为温室标准切花菊生长和外观品质的预测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总结上海世博会园区立体绿化植物选择特点和应用表现手法,并列举出19个场馆部分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9.
ACT-2是西班牙MENADIONA公司生产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非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如番茄、苹果、梨、桃、橄榄、棉花、香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加抗逆性、产量等),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高架桥柱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以上海市桥柱绿化常用的8种攀缘植物为对象,对春、秋2季的植物叶片滞尘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攀缘植物的滞尘能力和叶面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滞尘能力较强的植物有薜荔、常春藤、五叶地锦、爬山虎,较弱的有扶芳藤、南蛇藤、凌霄、油麻藤。同一植物的叶片滞尘量与周边环境关系密切,同种类攀缘植物在市区环境条件下的滞尘量明显高于郊区条件环境下。大部分桥柱攀缘植物的滞尘量基本呈现秋季春季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高架桥柱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