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通过对荔波唇柱苣苔的扦插繁殖对比试验,得出其生根率较高的基质为珍珠岩,光照条件在75%时,成苗率较高,经萘乙酸和ABT生根粉浸泡处理后的成苗率要高于对照组的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且当萘乙酸和ABT生根粉的浓度在0.1~0.2mg/L时,成苗率最高。此次试验为开发利用,促进其产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共有木本植物96科243属693种。其中,野生种类有661种,包括乔木类有202种,灌木类有365种,木质藤本有94种;栽培种类有32种。依据当前木材商品市场的标准,将区内202种乔木类树种分为:珍贵类7种,白木类11种,硬木类33种,一般用材141种,不作材用的有10种。  相似文献   
3.
对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草本观赏植物的研究,得出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54科136属267种.并对其按观赏类型和用途进行了分类,为开发利用这些草本观赏植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对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濒危程度和致危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6科35属43种(包括变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属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8属8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1科16属24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8属8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野生岩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野生岩生草本花卉资源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总计26科66属190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31属83种(小型岩生蕨类花卉54种,中型岩生蕨类花卉29种),种子植物9科35属107种。生境特征主要有干旱环境生长种类、阴湿种类、溪沟边生长种类、林下生长种类、石面生长种类、石沟或石缝或石孔生长种类,生长在这些环境中的花卉是喷泉假山、水池假山、草地假山和山水盆景点缀的优良植物材料。垂直分布范围广,最低分布为200m,最高分布为2 600m。  相似文献   
6.
为花榈木苗木的科学培育管理和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 Logistic方程拟合方法,对花榈木1年生实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的年生长发育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榈木苗木的年生长量呈明显的慢-快-慢-快-慢”的生长发育节律。花榈木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出苗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持续时间长;生长初期为6月中旬,持续时间短,仅10 d;速生期为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持续时间长,生长量最大,占整个苗高生长量的56.46%、地径生长量的54.69%;地径比苗高提前10 d 进入速生期,持续时间比苗高短22 d,苗高在8月中下旬还有较大生长生,地径在8月中旬提前进入生长后期,苗高持续生长一段时间后在8月下旬进入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4月至2013年6月,将野生草本彩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到贵州各地进行野外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筛选出贵州特色野生草本彩叶植物35种,就其分布范围、叶色类型、观赏特性、观赏期、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状况、生长环境及可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或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的种9种,分布地点为4个县以上的种13种,分布点为1~3个县的种13种。海拔500 m以下有分布的种9种,500~1 000m有分布的种29种,1 000~1 500 m有分布的种25种,1 500~2 000 m有分布的种14种,2 000~2 500 m有分布的种8种,2 500 m以上有分布的种4种;斑叶类21种,春色叶类1种,常色叶类9种,彩脉类4种,可全年观赏的23种,适宜3~8月观赏的12种;偶见种7种,少见种11种,常见种12种,最常见种5种,在观赏方面没有被开发利用的27种,开发为食用及药用或少数作为盆栽的8种;生长环境不限的2种,生于阴湿或阴凉或湿地水边或沟边的28种,生长于石灰岩山地或石缝环境的5种,适宜盆栽观赏的28种,适宜作地被或假山石点缀的7种。  相似文献   
8.
以AMF真菌接种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 Hance)幼苗为试材,采用AMF真菌接种幼苗法,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虎舌红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以期为虎舌红的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AMF对虎舌红幼苗均表现出较高的侵染率,其中根内球囊霉(GI)侵染率高达84.62%;接种AMF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虎舌红苗高、地茎以及冠幅的生长发育,以GI效果最佳,幼套球囊霉(GE)次之,而摩西球囊霉(GM)、层状球囊霉(GL)促生效应并不明显;几种AMF均显著提高了虎舌红叶片各类光合色素含量,GI表现最强;接种AMF后虎舌红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提高,GI效应最强、GE次之;接种AMF后虎舌红叶片丙二醛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GI同样表现最为突出;相关性分析表明,虎舌红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对照变化对接种AMF表现出极高的相关性,这些变化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以及增强抗性,显示出AMF对虎舌红的菌根效应.该研究表明GI可作为虎舌红菌根化苗木培育的待选菌株,其次为GE.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年生纳雍槭实生苗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纳雍槭的年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据此方程建立了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拟合模型;根据生长动态,将苗木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进入速生期,苗高保持快速生长,仅用34.8%的生长时间生长了66.6%的生长量,比地径生长提早12d结束速生期进入生长后期,地径用40.7%的生长时间,生长了67.8%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次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结果,保护区内有自然生长的珍稀濒危维管束植物3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5种,贵州省级保护树种17种。包括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14科22属29种。本文对这些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其濒危程度和致危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