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白僵菌属虫生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白僵菌属虫生真菌资源,为害虫生防真菌资源及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6年11月-2018年1月,对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白僵菌属虫生真菌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形态和分子测序技术进行白僵菌种类鉴定,并用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白僵菌属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及海拔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设置的60个样方中共采集白僵菌属虫生真菌侵染罹病虫体207头,经过分离培养和鉴定获得白僵菌属虫生真菌5种,分别为球孢白僵菌、布氏白僵菌多形白僵菌、B.loeiensis和猫棒白僵菌,其中球孢白僵菌为优势种,相对多度为91.3%,其次为布氏白僵菌,其相对多度为6.3%,B.loeiensis相对多度为1.44%,多形白僵菌和猫棒白僵菌相对多度相同均为0.48%。从白僵菌属虫生真菌种类的生境分布特征来看,热带石灰岩山季雨林和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白僵菌的种类、数量及寄主昆虫的多样性均高于热带丛生竹林和热带季雨林保护区。从白僵菌属虫生真菌种类的海拔分布特征来看,低海拔区白僵菌物种数和菌株数均明显高于高海拔和中海拔区,且低海拔区Shannon-Wiener指数均较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区,而均匀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低海拔、高海拔和中海拔。  相似文献   
2.
国家爱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农业部继续向各类农副产品上游伸出宏观调控的无形之手。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日前下发通知,将对达到一定要求的生猪、种鸡及奶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扩建给予补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红松 (Pinus koraiensis) 凋落物和氮 (N) 磷 (P) 沉降量、小气候因子、降水化学成分和地形对各层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为红松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对阔叶红松混交林 (天然林) 和红松纯林 (人工林) 进行了为期712 天的原位观测试验,模拟氮磷沉降与凋落物添加处理后,测定不同凋落物层次和林型的碳(C)、N、P含量,并对未分解层 (L层)、半分解层 (F层)、粗腐殖质化的枯枝落叶层 (H层) 生态化学计量学进行分析。   【结果】   1) 凋落物添加量的差异导致其生态化学计量在各层凋落物中的含量显著不同。营养物质的周转速度在H层最快,其C∶N、C∶P、N∶P也较L、F层小。2) 组成较复杂的高量凋落物在氮磷添加和凋落物添加处理下会抑制N、P富集,但有利于C的沉积;组成较单一的低量凋落物虽在N、P添加和凋落物添加处理下也会产生C沉积,但N、P的变化特征却与高量凋落物完全相反,表现为促进N富集和P富集。3) 小气候因子和降水化学成分与生态化学计量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温度和降水pH。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阔叶红松混交林和红松纯林中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季节变化的动态趋势,推断阔叶红松混交林和红松纯林凋落物的分解主要受磷素限制,同时磷素可能是红松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以不施用氮磷为对照,设低施用量氮磷(施用氮5 g·m-2·a-1、磷5 g·m-2·a-1)、中施用量氮磷(施用氮15 g·m-2·a-1、磷10 g·m-2·a-1)、高施用量氮磷(施用氮30 g·m-2·a-1、磷20 g·m-2·a-1)3种处理,在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2种林型的24个试验单元内,进行模拟氮磷湿沉降施肥试验,分析氮磷湿沉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湿沉降处理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影响显著,对土壤全氮、全磷、轻组碳、颗粒有机碳影响不显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轻组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呈正相关关系;土壤颗粒有机碳与全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颗粒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虫生细脚棒束孢的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为害虫生防真菌资源利用及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本试验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不同海拔地带、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不同生境中细脚棒束孢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并对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在5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到细脚棒束孢标本1061株,其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地雨林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带,分别有272和267株,相对丰度分别为25.64%和25.16%;其次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石灰岩山季雨林高海拔地带,分别有179和150株,相对丰度分别为16.87%和14.14%;分布相对较少的为热带丛生竹林和热带季雨林,分别有96和94株,相对丰度分别为9.05%和8.86%。暖热性针叶林分布最少仅3株,相对丰度为0.28%。从同一生境的石灰岩山地雨林不同海拔分布来看,细脚棒束孢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和中海拔,而高海拔相对较少。从季节性分布和发生规律来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细脚棒束孢的流行期为降水量较少的凉雾季10月至次年1月和干热季节3月至5月。该研究将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细脚棒束孢分布多样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240株球孢白僵菌的遗传结构、基因流、菌株分化以及遗传变异相关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9条引物扩增240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多态位点数为77个,多态位点比率为97.40%。采集的240株球孢白僵菌的总体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7、1.31、0.18和0.29。从寄主居群来看,鞘翅目昆虫球孢白僵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螳螂目最低,其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0和0.30、0和0;总遗传变异的29.27%存在于寄主居群间。从生境水平来看,五十五生境中球孢白僵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丫口寨生境中最低,其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19和0.31、0.06和0.09;总遗传变异的14.92%存在于生境居群间。从季节水平来看,球孢白僵菌秋季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夏季最低,其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0和0.32、0.17和0.26;总遗传变异的3.45%存在于季节居群间。表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球孢白僵菌在寄主昆虫、生境分布和季节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与寄主昆虫类群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