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本文结合四川景观植物的生产现状,从品种选择、种子贮藏、播种技术以及育苗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了主要景观植物有性繁殖技术,旨在为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1999—2018年四川省181个县市(区)的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空间分析法,描述了其耕地面积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索了其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99—2018年间,四川省总耕地面积经历了连续减少、缓慢增加、波动变化、迅速增加和稳定变化5个阶段。整个变化过程中,全省耕地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川西北高原区与成都平原区。其中,川西南山区与川西北高原区耕地面积表现为增加状态,川中丘陵区、成都平原区与盆地周边山区耕地面积表现为减少状态,重心南移现象明显。影响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农业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3个因素。其中,农业发展基础牢固是川西北高原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特征正向驱动盆地周边山区耕地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负向驱动川中丘陵区耕地的变化,而成都平原区与川西南山区耕地变化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负效应与农业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的正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上述结论将为四川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利用与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insulariana Liu)是近年危害飞播云南松林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汉源县每年约700 hm2的云南松受到危害,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云南松梢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汉源县飞播云南松林区危害特性的观察研究,整理出该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危害症状及危害特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乌蒙早”具有发芽早、产量高、发芽整齐、芽形肥大、满披白毫、抗性和持嫩性强,内质含极高的氨基酸和果胶,适宜加工成高香显毫型名茶.从母树的地理环境、生物学特征、留蓄采穗以及无性扩繁4个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扩繁选育技术,旨在为川南地区大面积推广“乌蒙早”高海拔地区的种植与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邛崃山脉优质茶产地的周围出露有中生界白垩系(K)、新生界下第三系名山群及大邑砾岩(E1-2mn、N)和第四系(Q)各地层,各地层的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到茶叶中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元素富集能力由强到弱次序为:CuCdZnNiHgAsCrPb;土壤背景值与四川丘陵地区和成都经济区土壤基准值相比,Cd、Hg、Mo、Pb、Se富集,其余元素与对比区含量水平相近;pH值总体略显酸性,目前适合优质茶叶种植的推广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邛崃山脉优质茶产区环境有恶化的趋势,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规划土地,要实时监控周边环境,杜绝环境污染引起优质茶种植区污染。  相似文献   
6.
蚕桑产业是支撑四川省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本研究旨在推进四川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四川省市州尺度上的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势能、政策扶持力度和环境容量4个发展要素,并针对“近年来四川省桑园面积逐年上升,但蚕茧产量以及占全国总产量比例逐渐下降”这一矛盾现象,采用K均值聚类法确定了四川省各市州蚕桑产业的5种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Ⅰ类区环境容量大,但发展基础薄弱、产区面积逐年减少、政策扶持力度弱,含成都市等12个非产区。Ⅱ类区发展基础好、政策扶持力度高,但环境容量小、产区面积逐年减少,含绵阳市1个主产区。Ⅲ类区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环境容量大、势能足,但政策扶持力度弱,含攀枝花市等5个一般产区。Ⅳ类区发展基础极好、势能足、政策扶植力度大,但环境容量小,含凉山州与宜宾2个优势产区。Ⅴ类区发展基础好、政策扶持力度高,但环境容量小、发展势能不足,含南充市1个主产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逐渐淘汰Ⅰ类区,针对Ⅱ类区与Ⅴ类区稳面积、强势能,对Ⅲ类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种植,对Ⅳ类区加强全产业链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
农业人口是四川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探明四川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从人员从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教育资源、农业科技进步、人口质量、迁移成本、空间位置和耕作条件等8个方面选择了25个潜在驱动因子,采用人口测度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以1999—2008年和2008—2018年两个时期四川省5个经济区共计21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显示:①1999—2018年内,80.95%的地市(州)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9.52%的地市(州)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增加后持续减少。②1999—2018年内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改变与地形密切相关。③除地形外,1999—2008年的主要驱动因子还有人口出生率、中学生数量和三产产值的变化,2008—2018年的主动驱动因子则还有房价和农业机械化水平。④在1999—2008年中,区域平均坡度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变化率的影响以通过影响中学生数量的年变化率和出生率的年变化率的间接效应为主,但直接效应不可忽视。⑤在2008—2018年中,农用电机数量的年变化率直接有效影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变化率。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口从事第一产业的生产劳动。上述研究结果暗示了农业劳动力流失的内在机制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目前,虽然农业劳动力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但农业科技的直接效应已经进一步凸显,未来将有望依赖农业科技打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种植模式对提升中药材质量和数量,推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部分药用植物种植的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重点介绍了“拟境栽培”、“立体栽培”、“有机种植”和“精准调控”的种植模式,并对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用植物种植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药用植物种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紫薇属植物细胞核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nrDNA ITS)序列进行分析,为紫薇植物的鉴定提供分子依据。通过提取紫薇幼苗总DNA,对n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应用软件BioEdit、DNAMAN 进行序列分析, MEGA计算遗传距离,构建基于K2P模型的NJ系统发育树。测序得到2条nrDNA ITS序列,长度均为615 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序列1与紫薇ITS序列相似性达99.03%,遗传距离为0.003,聚类分析归为一支;序列2与毛紫薇ITS序列相似性达98.55%,遗传距离0.007,聚类分析归为一支。试验结果说明,基于nrDNA ITS序列分析法,能够对紫薇属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从而为紫薇属的种类鉴定和种间亲缘关系提供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