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构建的国有林场贫困指标体系,搜集了50家国有林场的相关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国有林场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职工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和森林资源支撑乏力是当前我国国有林场贫困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万全县国有林场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全县国有林场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资源、经济等方面的贫困问题.针对万全县国有林场贫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贫困成因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于2017年9—12月在我国中部大气背景点洞庭湖采集PM2.5,分析水溶性离子成分,以研究其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等。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洞庭湖PM2.5浓度平均值超过日均一级标准限值,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离子,其中NO3-、SO42-、NH4+在总离子浓度中分别占42.7%、27.4%、23.7%。NO3-、SO42-的摩尔浓度与NH4+拟合度较好,NH4+的量比酸性离子略占优势,说明NO3-和SO42-基本被NH4+中和。线性拟合表明NH4+与NO3-和SO42-主要以NH4NO3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说明SO42-和NO3-主要来自SO2和NOx的二次转化。二次转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比秋季更加有利二次转化,尤其是NO3-和NH4+的生成。后向轨迹气团分析发现,采样期间大气污染主要受中部地区和局地区域气团的影响,从山东半岛附近传输的气团对洞庭湖区域可能会产生海源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中部地区尤其是农业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和治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商品率达35%。本文针对目前流域商品粮基地建设中投资力度小,基地布局分散,粮食产业后劲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调整基地县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扶持非农产业发展等增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前中期晚稻田实施深灌水试验,探讨稻田蓄水抗旱功能的作用过程及其生态效应。设置4种灌水深度,依次为20cm、15cm、10cm、5cm。测算试验期稻田的渗漏量、植物蒸腾量、蒸发量,分析单日总耗水量的日变化动态和不同生育期的阶段性数量构成关系。结果显示:①温度是影响田间耗水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深灌具有蓄水防旱重要作用;②晚稻前中期深灌将增加水分渗漏量,却减少水分蒸发量,而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总耗水量基本维持平衡;③晚稻前中期深灌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而浅灌增加了空中水蒸气补给量;④加以人为控制的防渗漏处理能减少田间水分的渗漏,达到节水目的,在红壤丘岗区稻田具有可行性;⑤晚稻前中期深灌实质上是利用了稻田的隐形水库功能,有利于抵抗当地秋季的季节性干旱。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产力、营养成分和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喀斯特地区人工牧草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产力、营养成分和氮循环的影响,并通过多样性效应(选择效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揭示其内在机制。试验选择常见的6种牧草品种,采用随机牧草品种组合和区组试验设计,构建了不同多样性梯度的试验群落。测定指标包括:牧草生产力、营养价值、土壤氮和多样性效应。结果表明:牧草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牧草生产力,对营养价值也有显著影响。生物多样性增强了土壤-植被氮循环,体现为牧草蛋白质产量、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增多。选择效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共同作用于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而选择效应是主体。选择效应有利于某些高产牧草如宽叶雀稗生长,对牧草生产力、营养价值及氮循环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林场政策体系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现行林业政策的构成,探讨现行林业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林业政策体系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国有林场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国营黑龙山林场贫困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黑龙山林场脱贫致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国有林场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岩溶峰丛洼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典型岩溶峰丛洼地土壤养分在坡地和洼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在坡地和洼地存在显著差异,受长期耕作影响,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在洼地的含量显著低于坡地。而速效磷在洼地的含量显著高于坡地,说明施肥对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坡面尺度,土地利用方式是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地形因子对有机碳等上述养分和速效钾、PH值有显著影响,但其方差贡献均小于土地利用方式(速效钾和PH值除外);种植制度对洼地土壤有机碳、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显著影响,牧草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有机碳、全氮、碱解氮等养分整体表现为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自然坡地和撂荒地的有机碳含量较高,分别为耕地的3.35倍和1.91倍,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趋势。耕地的有机碳含量显著偏低,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源”趋势,不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木豆-板栗地的有机碳、全氮等养分显著高于耕地,退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有机质等养分的积累,但是对坡面尺度土壤养分的分析表明木豆-板栗地的有机碳等养分显著低于自然坡地和撂荒地,说明土壤理化性质要恢复到自然水平,还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态空间占用分析方法计算评估湖南省2000年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状况结果表明,湖南人均生态空间占用量为1.0323hm2,实际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4999hm2,人均拥有生态空间赤字0.5324hm2。这表明该省目前人均生态空间占用量已超过实际可利用的生物承载力范围,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是以消耗自然资本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