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类"三区"人才现状和服务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传统的服务方式的弊端,提出精准扶贫中农业类"三区"人才的技术扶贫的新模式,即"多专业融合科技服务团队+创新创业项目合作+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并实施1年。结果表明,新模式使农户接受培训的次数增加30%,服务人数增加50%;每个合作社合作的专业增加3~4倍;"三区"人才服务次数增加60%以上;合作社的业务量增加40%。该模式可为延安市科技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沿海多毛类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多毛纲是环节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包括80余科10 000多个已知种,多为海生。多毛类身体分节,具疣足和成束的刚毛,体前部多具分化良好的头部。其生活方式主要有两大类:游走类和定居类。游走类是一些自由活动的穴居、浮游、爬行者  相似文献   
3.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马铃薯茎溃疡病(黑痣病)已成为限制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本研究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将病原菌接种于马铃薯植株的茎基部,显微观察侵染过程,并测定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接种病原菌后,马铃薯侵染顺序依次为:芽-茎-根-匍匐茎-块茎;接菌12 h后菌丝开始附着寄主表面,36 h后形成附着胞,48 h后形成侵染垫;电镜下可见,细胞壁变形、断裂,细胞膜破损,质体结构变形,细胞质溶解和质壁分离等;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的活性高达1.7,2.9和3.1 μg/(h·g),显著高于对照,尤其是PG和PMG的活性,为对照的两倍。这些酶活性的提高可能与组织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马铃薯茎溃疡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毒素处理组培苗及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病原菌菌毒素(T2:低浓度,T3:中浓度,T4:高浓度)对马铃薯幼苗体内活性氧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病原菌毒素处理24h后,中、高浓度处理(T3和T4)的马铃薯幼苗体内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K(T1),至120h时达到峰值,T3和T4处理的O2-产生速率分别是T1的3.3倍和4.1倍,MDA分别是T1的3倍和5.4倍;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H2O2含量的变化与O2-和MDA含量相似,处理96h时即可达到峰值;电镜下马铃薯茎基部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毒素处理24~48h后,马铃薯茎基部组织细胞的质体开始变形肿胀,内质网变形;毒素处理72h后,细胞膜消失,细胞线粒体变形,基质外流,细胞壁不再光滑,质膜断裂;毒素处理96~120h后,细胞质溶解,逐渐衰老.【结论】中、高浓度的病原菌毒素处理引起了马铃薯幼苗体内活性氧的积累与膜脂过氧化反应,由此造成的细胞质膜断裂,细胞器受损和细胞质溶解等一系列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是溃疡病最终导致植株死亡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