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HT66是一株分泌高水平吩嗪-1-甲酰胺(phenazine-1-carboxamide,简称PCN)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发现phz基因簇上游存在着PhzI-PhzR双元调控系统。显色实验表明,野生株信号分子抽提物不能使指示菌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026显紫色,但能使指示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NTL4显蓝色。研究采用基因无痕敲除方法构建了突变株ΔphzⅠ、ΔphzR;与野生株相比,ΔphzⅠ突变株丧失了PCN合成能力,对终极腐霉的抑制作用明显下降;而且突变株ΔphzⅠ的信号分子抽提物也不能使指示菌NTL4菌显色。由此可见,菌株HT66以高丝氨酸内酯作为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且吩嗪的生物合成受到了PhzI-PhzR的严格调控。进一步形态观察表明,突变株ΔphzⅠ的菌落颜色变为乳白色,鞭毛泳动性与野生株相比大大降低,但其群体从动性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高校在科研、教学中使用的动物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在动物实验中出现微生物感染、过敏反应等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国内高校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状况,在查阅资料、与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座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近50所高校的424名师生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国内高校实验室在实验动物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规范化建造、实验动物尸体处置、实验室安全设施维护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高校应该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健全实验动物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规范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3.
高产吩嗪-1-甲酰胺的绿针假单胞菌的诱变与基因工程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量低是限制生物农药吩嗪-1-甲酰胺(Phenaizne-1-carboximade,PCN)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综合使用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改造来提高绿针假单胞菌的PCN产量。诱变育种使用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处理绿针假单胞菌HT66野生型菌株,以平板菌落表面的绿色PCN晶体量为指标建立高通量诱变筛选方法,通过10轮稳定可靠的诱变处理,获得的诱变高产株P3中PCN产量达到1 697mg/L,是野生菌株的3.99倍。在固体平板上培养时,P3菌株的菌落更大,PCN晶体更多且出现更早。在诱变育种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敲除P3株中负调控PCN合成的rpeA基因,获得的P3ΔrpeA菌株PCN产量达到2 167mg/L,充分证明了2种育种方法结合使用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株从土壤中新发现的链霉菌S015中的吩嗪类活性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及发酵优化。首先,通过16SrDNA鉴定S015为洛蒙德链霉菌。其次,通过2-丁酮萃取及制备型HPLC,在S015的发酵液中纯化得到1个活性产物,并由LC-MS和H-NMR,鉴定该产物为6-醛基-4,7,9-三羟基-吩嗪-1-甲酸酯,即洛蒙真菌素。最后,通过发酵优化,在YE培养基中添加0.1mmol/L的FeCl3,使洛蒙真菌素的产量由(20.6±4.6)mg/L提高到(136.2±18.1)mg/L,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