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玉米顶腐病生物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该病原菌在pH 4~13能够正常生长、产生孢子并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12,孢子萌发的最适pH7~9,产生孢子的最适pH 6~8。该病原菌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与供试的其他8种碳源间差异极显著,10种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甘油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在供试的8种氮源上,该病原菌菌丝均能生长、产孢,孢子均能萌发;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在以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与其他7种氮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光照处理对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极显著增大;连续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率100%,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仅有10.8%,二者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5~30和25℃;最适pH值分别为5~12,7~9和6~8;在以淀粉、甘露醇为碳源和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敦煌为全国重点产棉县,1993年植棉近10万亩,占作物总面积40%以上。由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伏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棉农种棉的积极性,植棉面积扩大,产量提高,普遍采用地膜、密植和高肥水栽培技术,前期生长旺盛,到7月份伏蚜繁殖极快,虽经多次防治,棉蚜虫口密度仍继续上升,绝大部分棉田百株蚜量逾万头,多者达10余万头,棉株受  相似文献   
3.
4.
关于麦茎蜂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临夏州马铃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无灌溉条件,年降雨量不足200 mm的干旱山地和年降雨量约600 mm的山二阴地,以及灌溉便利,年降雨量在500 mm左右的川塬区。通过种植区域、播种时间和栽培措施3因素对比试验,以产量、病害损失和经济效益做综合分析对比,得出临夏州春旱较频繁的干旱山地和山二阴地区应适当推迟播期至5月上旬左...  相似文献   
6.
针对草田轮作中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防治上单纯依赖化学措施,用药量大、成本高、严重污染环境,不仅可导致靶标害虫产生抗性,形成恶性循环,而且还可诱发次生害虫猖獗危害的实际,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总结提出了小麦品种抗吸浆虫机制,为确定合理可行的小麦抗虫性品种的鉴定、筛选和培育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的价格,始终与供求相关,特别是新鲜产品的价格变动更为显著,其影响程度,很可能会使提高亩产和增加面积所作出的努力化为泡影。而作为适合于秋季收获和长期供应的方法──长期贮藏及其技术的开发,可以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如果没有一整套使设备投资和运输成本下降的相应措施,既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也不能使农家得到利益。 我们提出这项研究是以能否完全摆脱能源投资为出发点开始的,在利用冷热源方面,我们考虑到利用雪、或者是利用流冰(浮冰、亦即从寒带海洋上游流之而来的)。或者是永久冻土(即四季永冻的土,若要消融则要吸收大…  相似文献   
8.
9.
玉米象的发生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象的发生及防治研究初报张晶东,张文解,郗满义(甘肃省植保植检站兰州730000)(甘肃省平凉地区植保站)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是我省重要贮粮害虫之一。幼虫只在禾谷类种子内蛀食,成虫还可为害荞麦、豆类、干...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临夏州主要种植作物,随着种植区域的扩展,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晚疫病预测预报技术参数主要来源于干旱山区,在川塬区和二阴区预报准确率较低。本文依据多个试验点连续3a的观测资料,研究得出2个较好的预测模型:临夏州干旱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Y)与8月上旬降水量(X)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9.1699-0.0153X(F=35.8〉F0.01),预测准确率达到100%;二阴区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与7月上旬温度(X1)、空气湿度(X2)呈显著负相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3.8180-0.1970X1-0.0403X2,预测准确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