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雄性绿头野鸭 (Anasplatyrhynchos)与雌性北京鸭杂交F1代的早期 (1 0周龄前 )遗传特性进行了观察。通过对主要体尺的逐周测量、对羽毛及其它皮肤附属物颜色表现的连续观察、对 1 0周龄时F1代鸭的屠宰测定等研究发现 ,杂交F1代鸭的羽毛和其它皮肤附属物的遗传 ,主要表现绿头野鸭的性状 ,但也存在某些北京鸭亲本的性状 ,如存在纯白的初级飞羽 ,“花斑脚” ,爪有白色也有黑色等 ;生长发育和屠体品质的遗传 ,表现为中间型 ,各项测定值与成体绿头鸭和 8周龄北京鸭的均值很接近 ,绿头鸭的瘦肉型特征在子代有很好的表现 ,皮脂率仅 1 6 .2 % ,体重 1 91 2± 1 5 6 .39g、体斜长 2 5 .1± 0 .91cm ,胸骨长 1 3.3± 1 .1 0cm ,胸宽 9.3± 0 .44cm ,胸深 8.8± 0 .6 2cm ,跗长 5 .6± 0 .1 3cm ,全净膛率 73.6 % ,胸腿肉率 2 4.6 % ,但杂交鸭的早期发育较缓 ,屠宰率偏低 ,杂交鸭在体型上介于亲本中间型 ,在行为上失去了飞翔的行为倾向 ,有利于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
微卫星标记对杂种优势研究杂交猪群的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猪的4、6、7、8和13号染色体上选取了39个微卫星位点,在大白(Y,n=34)、长白(L,n=46)、梅山(M,n=55)、大白×长白(YL,n=32)、长白×大白(LY,n=36)、大白×梅山(YM,n=82)和梅山×大白(MY,n=47)7个实验猪群中,评定了猪群的分子遗传特征,分析了标记位点对3个性状(初生重,BWT;平均日增重,ADG;料肉比,FMR)杂种优势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范围是2 ̄6个,平均是4.13个;观察杂合度在0.39(Y)和0.58(YM MY)之间;平均有效信息含量(PIC)在0.33(Y)到0.5(YM)之间。在大白和长白中,有两个位点(sw2155andsw1037)的等位基因呈固定状态,而在梅山中,有3个位点(sw2409,sw2454andsw1691)的等位基因呈固定状态。杂合度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揭示了7个群的内在遗传关系。标记位点对杂种优势的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F1代两种不同杂交组合中,存在若干个对3种性状杂种优势有显著意义的标记位点(P≤0.01),如对BWT有s0161,swr1130和sw1856;对ADG有sw1856和swr2036;对FMR有sw1302和swr2036。这些有意义标记位点,蕴含与杂种优势有深刻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嗅觉感觉生理学研究方面的某些进展;二、嗅觉系统的化学感觉传入,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到动物的生殖生理和生殖行为的机理研究进展;三、关于嗅觉系统的若干新发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绿头野鸭改善肉鸭品种皮脂率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敬虎 《畜禽业》2000,(4):32-33
本文探讨了现有肉鸭品种的优良品质和缺点,认为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肉鸭的生产状况与肉鸭的品种特点有直接关系,指出现有的肉鸭品种的体脂率偏高,不适应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要,是现有肉鸭生产不景气的原因。要想提高肉鸭品种的瘦肉率,降低体脂率,仅仅依靠选择是不够的。利用绿头野鸭的优良瘦肉型种质特征,通过杂交产生新的低体脂率的遗传组合型,是开发研究的新途径,文中介绍了利用绿头野鸭与北京鸭杂交的初步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214头猪(180头F2个体)组成的资源家系中,在猪的第4、8和13染色体上共选取23个微卫星标记,对11种肉质性状做了QTL定位,这些肉质性状包括: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率(IMF)、背最长肌含水量(WM)、背最长肌系水力(WHC)、背最长肌失水率(DLR)、背最长肌pH(pH1)、股二头肌pH(pH2)、头半棘肌pH(pH3)、背最长肌肉色值(MCV1)、股二头肌色值(MCV2)、背最长肌大理石纹评分(MMS1)和股二头肌大理石纹评分(MMS2)。结果表明:检测到2个染色体极显著水平的QTL(P≤0.01),它们是定位在SSC13上55 cM处的IMF QTL,和定位在SSC4上10 cM处的WM QTL;4个染色体显著水平的QTL(P≤0.05),它们是2个MCV2 QTL(SSC8上110 cM处和SSC13上70 cM处)、1个MMS1 QTL(SSC8上185 cM处)和1个MMS2 QTL(SSC8上185 cM处)。上述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从0.16%(SSC8上MCV2 QTL)到17.84%(SSC8上MMS2 QTL)。  相似文献   
6.
绿头野鸭与北京鸭杂交一代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绿头野鸭和北京鸭进行杂交 ,对其中 12只杂交后代 ,经过 70日龄的饲养观察和生长发育研究后 ,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表明 ,杂交后代 70日龄均重为 1912g ,饲料报酬 3 .12∶1,生长高峰期集中在 1~ 4周龄 ,10周龄时 ,体重相对生长率降至 10 %左右 ,躯干骨缓慢生长 ,四肢骨基本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7.
在20只健康绿头野鸭,雌雄各半的小群中,探讨了10周龄前绿头野鸭增重和饲料转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绿头野鸭早期生长速度快,7周龄时绿头野鸭平均体重为1 065 g,10周龄平均体重为1 215 g;4周龄时,周增重达最大值279 g,日均达39.9 g;相对增长率也在4周龄时达最大值1.158;累积饲料转化比在7周龄时为2.72,10周龄时为4.40。绿头野鸭一般于2月龄左右开始学习飞翔,此时增重减慢,这种生活特点与其增重和饲料转化规律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绿头野鸭的行为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绿头野鸭成鸭繁殖期行为规律。实验用鸭共54只。实验环境是全封闭围栏。结果,人工养殖绿头鸭在采食饮水行为、休息睡眠行为、护理行为、交配行为、求偶无选择性、繁殖无就巢性方面与家鸭相似,但依然保持着野性的行为特征,包括飞翔行为、多种多样的戏水行为、纷繁的求偶行为、较为激烈的活动和冬夏均能在水中休息睡眠等。并对人工养殖绿头鸭的行为与有鸭的行为作了比较,给出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绿头野鸭与北京鸭杂交亲合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绿头野鸭(Anas platyrhynchos)和北京鸭杂交亲合过程的行为表现和繁殖行为特点。观察结果表明,绿头野鸭(雄)和北京鸭(雌)配组后的亲合过程,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行为变化。(1)不接触北京鸭的恋旧行为阶段;(2)与北京鸭融为一群的行为转变;(3)发生亲Ni行为和调情行为的阶段;(4)从不成功交配的爬跨行为到成功实现交配的繁殖行为阶段。从配组开始到成功繁殖共经历了130天,其中亲合过程到出现交配行为时经历了30天。从不成功的交配到成功交配产出受精蛋经历了100天。观察还表明,不能实现成功交配的原因是作为父本的野鸭与作为母本的北京鸭体型大小悬殊,阻碍了交配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新合成功交配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包括对父本进行采精按摩,父本有性经验,雌雄间有性的吸引力,对水的喜好,对食物的依赖、移去原配  相似文献   
10.
绿头野鸭与北京鸭杂交亲合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绿头野鸭(Anas platyrhynchos)和北京鸭杂交亲合过程的行为表现和繁殖行为特点.观察结果表明,绿头野鸭(雄)和北京鸭(雌)配组后的亲合过程,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行为变化.①不接触北京鸭的恋旧行为阶段;②与北京鸭融为一群的行为转变;③发生亲昵行为和调情行为的阶段;④从不成功交配的爬跨行为到成功实现交配的繁殖行为阶段.从配组开始到成功繁殖共经历了130天,其中亲合过程到出现交配行为时经历了30天.从不成功的交配到成功交配产出受精蛋经历了100天.观察还表明,不能实现成功交配的原因是作为父本的野鸭与作为母本的北京鸭体型大小悬殊,阻碍了交配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亲合成功交配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包括对父本进行采精按摩,父本有性经验,雌雄间有性的吸引力,对水的喜好,对食物的依赖、移去原配偶和环境安静等.文中给出若干经验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