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推荐(配方)施肥中几个技术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伦寿  毛达如  张承东 《土壤》1990,22(4):169-172,176
作者根据在河北等省(区)进行的试验和研究经验,就推荐(配方)施肥中有关试验设计、资料汇总、田间校验和土壤生产力等级的判别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中苯噻草胺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微生物降解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中吸附结合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水田条件下苯噻草胺消失速率比旱田条件下快,但消失类型不同。被吸附的农药在解吸前不参与微生物降解,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苯噻草胺的实际降解速率。提出反 S型函数模型更好地拟合农药在土壤中的消失动态。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对水稻幼苗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除草剂苯噻草胺浓度的升高,水稻株高变矮,根长缩短;蛋白质、叶绿素和GSH含量应激升高。活性氧·O-2、H2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增加,组织自氧化速率增大,表明苯噻草胺对水稻幼苗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破坏了体内的活性氧平衡。水稻叶片中的CAT酶,根中的SOD和POD酶对苯噻草胺的浓度比较敏感。SOD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了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的作用滞后于活性氧对膜脂过氧化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含有4种菌的菌剂与多种有机肥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通过盆栽实验对不同浓度菌剂处理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脱氢酶活性、pH、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植酸、诺沃肥和生物有机钙等有机肥和菌剂(4%处理)的加入使土壤盐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土壤pH稳定于6.9,阳离子交换量为201.94cmol·kg-1;对比4个不同浓度菌剂处理的效果,4%菌剂处理与有机肥联合作用修复效果最显著,石油烃降解率可达到73%,大部分所测PAHs浓度显著降低,其中萘、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芘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5.5%、57.7%、74.7%和55.5%,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1,1,2,2-四氯乙烷(1,1,2,2-tetrachloroethane,1,1,2,2-TeCA)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并用一种新型解吸模型——"双元平衡解吸(Dual-Equilibrium Desorption,DED)模型"对其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1,2,2-TeCA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符合传统的线性吸附模型,lgK∝的平均值为1.86;解吸行为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解吸后的lgK∝(平均值约为4.88)显著大于初始值,且与吸附相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土壤性质无相关性.DED模型比传统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TeCA在土壤中的解吸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1,1,2,2-四氯乙烷(1,1,2,2-tetrachloroethane,1,1,2,2-TeCA)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并用一种新型解吸模型——"双元平衡解吸(Dual-EquilibriumDesorption,DED)模型"对其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1,2,2-TeCA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符合传统的线性吸附模型,lgKoc的平均值为1.86;解吸行为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解吸后的lgKo(c平均值约为4.88)显著大于初始值,且与吸附相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土壤性质无相关性。DED模型比传统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TeCA在土壤中的解吸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壤中苯噻草胺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在不同土壤的降解。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微生物降解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中吸附结合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水田条件下苯噻草胺消失速率比旱田条件下快,但消失类型不同。被吸附的农药在解吸前不参与微生物降解,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苯噻草胺的实际降解速率。提出反S型函数模型更好地拟合农药在土壤中的消失动态。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多点肥料效应函数的结果进行动态聚类分析,并以其聚类结果作为试验地区推荐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与有机肥混合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含有4种菌的菌剂与多种有机肥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通过盆栽实验对不同浓度菌剂处理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脱氢酶活性、pH、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植酸、诺沃肥和生物有机钙等有机肥和菌剂(4%处理)的加入使土壤盐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土壤pH稳定于6.9,阳离子交换量为201.94cmol·kg-1;对比4个不同浓度菌剂处理的效果,4%菌剂处理与有机肥联合作用修复效果最显著,石油烃降解率可达到73%,大部分所测PAHs浓度显著降低,其中萘、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芘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5.5%、57.7%、74.7%和55.5%,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曲周作物施肥模型与系统(3HCCFS-90-曲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方法对国内常用的2种施肥模型(二次和平方根)和3种试验设计(D饱和设计、3×3设计,5×5设计)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灌溉农田以二次模型最优,旱地以平方根模型最佳.3×3设计简单、实用、准确、易于在农户中推广应用.研究认为对多点分散试验的结果,可采用动态聚类分析的方法,获得类肥料效应方程以指导推荐施肥.研究中建立的3HCCFS-90曲周施肥系统可实现90%的预报吻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