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桂林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7-2010年桂林所辖13个站点的逐日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对近50年桂林地区初雷日、终雷日,以及雷暴的年、季、月、日、时变化特征,雷暴的空间分布等进行气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9.4d,属高雷区;全市南部县年雷暴日比北部县多,北部地区初雷日最早都在1月7日,南部都是1月4日,初雷日最晚为4月11日,各地最晚终雷日基本都在12月30日;每月均有发生雷暴的可能,6月为高峰月,最少的是12月;一天中雷暴出现的时间变化也呈现单峰型特点,主峰区在14:00-17:00,深夜和凌晨是雷暴活动的低谷;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雷暴日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南岭一带雨凇天气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慕科  唐熠  唐桥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45-13146
通过对比分析2008年1月中旬雨凇形成过程中纬度相近的4个探空站资料,了解到在大致相同的天气形势下,各测站的温度垂直分布对雨凇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地面温度、1000hPa气温及中低层逆温层的存在对雨凇的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低层冷垫与中层暖层的厚度配置直接影响到雨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