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究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干奶期长度(DPL)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异对奶牛各项生产性能的影响,包括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初乳品质和乳房健康。收集了北京地区34个牧场出生于2009—2018年136 231头中国荷斯坦牛的干奶日期、生产性能记录、繁殖性能记录等。通过整理试验牛群的干奶记录,揭示了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1胎和2胎DPL的群体规律,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对DPL的影响;此外,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首末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first to last insemination,IFL)、产犊至首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calving to first insemination,ICF)和初乳品质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过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首次配种受胎率(conceptio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CR)、首次配种56 d不返情率(56-days non-retur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DPL平均为58.81 d,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均对DPL有显著影响(P<0.05)。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蛋白率、ICF、CR、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有显著影响(P<0.05)。干奶期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乳蛋白率、CR和NRR56更高;DPL适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产奶量更高、乳房健康水平更好、ICF更短、难产率更低。本研究在国内利用大规模牛群数据揭示了中国荷斯坦牛DPL的群体规律,可为中国规模化奶牛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荷斯坦牛部分乳房结构特性对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规模化场奶牛乳房结构部分性状进行评价和测定,旨在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现场评价和测定我国北方6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牛的乳房均衡(2 030条)、乳头长度(1 551条)和乳头位置评分(分前、后乳头,2 839条),使用SAS 9.2 GLM过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上述3个乳房性状的因素,同时分析3个单项性状对校正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和胎次对3个乳房性状影响极显著(P0.01);前、后乳头位置和后乳头长度对校正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校正日产奶量与前乳头位置评分值呈正比,与后乳头位置评分值呈反比;前乳头位置和长度对体细胞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体细胞评分随前乳头位置评分的增大而减小;5~5.5 cm的乳头长度对于校正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都最佳。本研究结果为通过乳房性状选择、淘汰并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乳房健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旨在深入了解西荷杂交牛繁育体系的效果,本研究以某存栏4 393头泌乳牛的规模化牛场为研究对象,通过SAS9.2GLM和Mixed过程,应用固定模型和混合模型对法系西荷杂种牛、德系西荷杂种牛、自繁荷斯坦牛以及进口澳系荷斯坦牛4个群体的8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和Bonferroni t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泌乳性能方面,法系西荷牛的日产奶量和校正奶量显著高于澳系荷斯坦牛(P0.05),且其乳脂率、乳蛋白率均为最高。各群体间体细胞评分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繁殖性能方面,法系西荷青年牛首次配种日龄显著低于自繁荷斯坦牛和澳系荷斯坦牛(P0.05),且杂种牛产后恢复周期较短。澳系荷斯坦青年牛的配妊次数显著低于自繁荷斯坦牛(P0.05)。法系西荷成年母牛的空怀天数比自繁和澳系荷斯坦牛分别少了38.43和20.93d;在生长性状方面,除体深外,其余性状杂种牛均高于自繁荷斯坦牛,且法系西荷牛与自繁荷斯坦牛的胸围差异显著(P0.05);在热应激相关指标方面,杂种牛上午直肠温度低于荷斯坦牛,其中德系西荷牛与澳系荷斯坦牛差异显著(P0.05),但各品种的下午直肠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杂种牛的体况评分均显著高于自繁荷斯坦牛(P0.05),但各品种之间性情评分与步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德系西荷牛的肋部皮褶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P0.05)。综合分析,初步表明西荷杂种一代牛的综合性能优于纯种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4.
各国奶牛群体的选育目标建立之后,选育目标一直在不断发展,选择指数中性状的组成、定义和权重等都在不断变化。奶牛的选育是从关注产奶性能而开始,随后增加了体型外貌性状。由于奶牛的健康和繁殖问题的增加以及社会对动物福利的不断关注,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平衡育种理念在奶牛育种中逐渐形成,一些重要的功能性状加入各国的选择指数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奶牛养殖业和社会的发展,育种家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更多的性状,部分新性状已经开始在育种实践中选育应用。本文通过整理奶牛育种中有关新性状的研究并收集各国奶牛选育方案中的相关信息,综述了近十年奶业发达国家在奶牛遗传选育中正在研究或已经开始应用的新性状,并将这些新性状分为生产效率相关的新性状、应对环境挑战的新性状、健康福利相关的新性状、产品和加工相关的新性状及管理相关的新性状五大类,总结了这些性状的选育背景、定义方法、遗传基础和选育应用情况等,最后还总结了奶牛育种中新性状的研究应用过程,以期为我国奶牛遗传育种研究和育种目标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和步态评分(Locomotion Score,LS)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在2016年7月至8月通过对北京地区7个奶牛场近5 000头泌乳牛进行体况和步态评分并收集相关的DHI数据,采用固定模型分析BCS和LS的影响因素及场、胎次、泌乳阶段、LS和BCS对日产奶量、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BCS和LS对日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BCS对乳蛋白率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LS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BCS无显著影响,场-测量人、泌乳阶段对BCS和LS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LS与BCS之间回归关系显著,LS较高的个体BCS较低。在生产上可以综合运用BCS和LS加强管理,提升产奶量,改善乳品质量,使牛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常瑶  焦乐 《种子》2016,(1):48-51
概述了目前园艺植物种子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种子处理的方法及其对园艺植物种子的生物学效应,并对园艺植物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非遗传因素对荷斯坦牛测定日乳糖率(lactose percentage,LP)的影响,并估计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力及其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产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试验收集了北京地区2017-2019年6个牧场11 554头荷斯坦牛的测定日生产性能记录,采用Mixed模型分析了影响测定日乳糖率的非遗传因素,基于DMU软件的DMUAI模块使用重复力模型估计了测定日乳糖率、SCS和产奶量的遗传参数,分析了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趋势。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测定日乳糖率平均值为5.10%,胎次、泌乳阶段、牧场、测定年和测定季节对乳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097,高于同群体SCS性状;重复力估计值为0.162。1994-2019年,乳糖率性状的估计育种值总体呈升高趋势。乳糖率与SCS、产奶量之间分别存在中等至低的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28。上述结果表明,在遗传水平上,乳糖率越高的个体,其产奶量越高,体细胞数越低。本研究在中国牛群中对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建模分析进行了有益尝试,利用大规模数据初步揭示了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8.
旨在建立简便可行的奶牛性情评定方法并探究性情在奶牛生产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两种简便、快捷的性情评分方法,于2016年7-8月在北京地区7个牛场现场评定3 988头处于泌乳期的荷斯坦牛,采用固定模型分析奶牛性情的影响因素及性情对产奶量、体况评分(BCS)的影响。分析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显示奶牛性情的差异,且两种性情评分方法均值差异仅为0.04,秩相关检验无显著差异;不同场、胎次、泌乳阶段的奶牛性情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胎牛性情暴躁的概率高于经产牛,泌乳高峰期(45~99d)奶牛性情暴躁的概率高于其他泌乳阶段,尤其高于泌乳期天数300d以后的阶段。奶牛性情评分对校正奶量和BCS均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性情评分奶牛在产奶性能上存在差异。本研究提出的两种性情评分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快速评定大规模牛群的性情,为改善牛群福利、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便利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荷斯坦牛颈侧部、肋部和后乳房基部皮肤褶皱厚度(分别简称为颈部、肋部和乳房皮褶厚)及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进行大群测定,旨在探究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和BCS的群体特征,并建模估计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及BCS的遗传参数。本研究于2015—2020年夏季测定了北京地区12个规模化牧场10 915头泌乳荷斯坦牛的皮肤褶皱厚度,同时对测定牛群进行了体况评分,使用单性状和四性状动物模型分别对颈部皮褶厚、肋部皮褶厚、乳房皮褶厚和BCS进行遗传分析并估计遗传参数,并计算了上述4个性状与奶牛寿命和繁殖等重要功能性状之间的近似遗传相关。结果显示,荷斯坦牛乳房皮褶厚、颈部皮褶厚、肋部皮褶厚和体况评分分别为(7.49±1.45) mm、(7.27±1.34) mm、(11.74±1.90) mm和(2.94±0.79);乳房皮褶厚和颈部皮褶厚为中等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11和0.15;肋部皮褶厚和体况评分为中高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28和0.22;不同部位的皮褶厚之间存在中高遗传相关,颈部和肋部皮褶厚之间的遗传相关最高(0.69),颈部和乳房皮褶厚之间的遗传相关最低(0.21);BCS与不同部位皮褶厚之间遗传相关的差异较大,BCS与颈部、肋部皮褶厚之间为正遗传相关(0.28、0.13),BCS与乳房皮褶厚之间为负遗传相关(-0.25);体况评分和皮褶厚性状与部分重要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中等遗传相关。本研究对奶牛3个部位的皮肤褶皱厚度和BCS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获得的遗传参数有助于通过皮肤褶皱厚度和BCS理解奶牛体脂沉积的遗传基础,助力我国奶牛的平衡育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择北京地区5个牛场不同胎次(1胎、3胎、5胎及以上)、无临床疾病记录的150头荷斯坦泌乳牛,于2017年7月至8月测定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4种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利用SAS 9.4软件GLM过程分析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浓度随胎次变化的规律,所用固定模型考虑了牛场、胎次、泌乳阶段等因素影响,同时进行各细胞因子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GLM过程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对产奶性能的影响,产奶性能指标包括日产奶量、校正日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所用固定模型考虑了牛场、胎次、泌乳阶段、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荷斯坦牛血液IL-6和TGF-β浓度随胎次升高显著降低;整体来说,IL-6和TGF-β显著正相关,IL-10和TGF-β显著负相关;5胎及以上胎次奶牛各细胞因子间相关关系均不显著;5胎及以上胎次奶牛日产奶量、校正日产奶量和乳糖率显著降低;高TNF-α组的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低TNF-α组,高IL-10组奶牛乳脂率和校正日产奶量显著高于低IL-10组。综上,高胎次奶牛生产性能的降低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