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其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并且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然而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同时建筑行业还是我国目前统计出职业安全事故发展最为频繁的行业。就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说,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还是会出现各类安全事故,这些安全事故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是给施工人员带来了灾难。本文通过对建筑现场施工和安全管理的深入研究,并且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针对目前建筑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锰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锰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概况,以及锰在水土中的存在形式、锰对水稻的生理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并对锰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除草剂炔草酯对家蚕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食下毒叶法对2龄、4龄和5龄家蚕进行炔草酯添毒处理,采用彗星试验检测血细胞DNA损伤情况,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并计算彗星拖尾率、头部和尾部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结果显示,不同浓度(30、60、120、240、480 mg.L-1)炔草酯处理组的家蚕血细胞彗星图呈明显的彗星状.2龄、4龄和5龄家蚕的最高添加剂量组的彗星细胞率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8.3倍、5.3倍和6.0倍,彗星尾长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10.8倍、9.5倍和6.6倍,彗星尾矩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96.7倍、86.8倍和22.5倍;2龄、4龄和5龄家蚕血细胞的彗星Olive尾矩与受试药物剂量间有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120、240、480 mg·L-1 3剂量处理组的血细胞彗星Olive尾矩,2龄、4龄家蚕和5龄差异显著(P<0.01).除草剂炔草酯对家蚕血细胞DNA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其损伤作用大小为低龄家蚕大于高龄家蚕,其中2龄家蚕相对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丁香菌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明确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本研究采用半静态试验法,分别检测了丁香菌酯对平突船卵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对平突船卵溞的48 h-EC50值为202 μg/L,属于高毒;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对平突船卵溞初次产溞时间、产胎数、单雌产溞数及21 d体长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对初次产溞数和蜕壳数影响不显著,以繁殖量为指标,其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NOEC) 为0.22 μg/L,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 (LOEC) 为 0.67 μg/L。研究表明,丁香菌酯胁迫对平突船卵溞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抑制效应。该结果可为合理评价丁香菌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两栖动物在农业区域及附近的水体中活动和繁殖,其个体发育和种群生存易受到农药的威胁,因此评估农药对两栖动物的生态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国家和组织关于农药对两栖动物的暴露评估、效应评估以及风险表征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美国和欧盟的两栖动物农药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相对较为完善,在暴露模型研发及毒性 效应测试等方面更加科学化,评价工具更为模型化,评估方法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且已进入到大尺度空间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估阶段。我国的两栖动物生态风险评估还处于初级阶段,慢性评估基础数据资料匮乏,评估方法尚不完善,定量评估模型研发还有待加强。因此,我国应积极完善两栖动物生态风险评估体系,以满足未来生态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为保护两栖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以及农药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田正交试验,研究添加赤泥和有机肥对Cd、Pb在土壤-水稻系统中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赤泥或有机肥后,水稻根际土壤pH值升高0.36~1.90个单位,根际土壤中Cd、Pb含量分别降低2.73%~26.25%和7.15%~34.26%,糙米中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23.24%~55.90%和11.76%~29.41%,其中单施赤泥效果最好,其次是配施,单施有机肥最差。添加赤泥和有机肥后,水稻各器官中Cd和Pb含量显著降低,不同生育期Cd和Pb的贡献率明显改变,且添加量及施肥方式(单施、配施)也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降Cd效果最好的是单施赤泥4 000 kg·hm~(-2),降幅为55.90%;降Pb效果最好的是赤泥(4 000 kg·hm~(-2))与有机肥(1 000 kg·hm~(-2))配施,降幅为29.41%。由于土壤中Cd(超标65倍)、Pb(超标7倍)污染程度较高,糙米中Cd、Pb含量仍超过食品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因此,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的稻田,仅通过添加土壤调理剂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在桑园及周围农田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WG) 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 (SC) 对家蚕的影响,采用浸叶法对2龄起家蚕连续喂食染毒桑叶,测定了2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生长发育毒性。急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对2龄起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353.58和498.66 mg/L。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最高剂量 (200 mg/L) 和最低剂量 (50 mg/L) 组对2~4龄家蚕的发育历期均有显著影响,但随着龄期增长其影响逐渐减弱;250 g/L嘧菌酯SC可使家蚕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发育严重不齐,其最高剂量组 (250 mg/L) 试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不同龄期试虫的发育历期及眠蚕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对个体生长发育水平影响明显,并出现了未结茧即化蛹的现象。虽然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对家蚕均为低毒、低风险性,但其对家蚕的发育历期、眠蚕体重、繁殖力及其他主要经济学性状等指标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桑蚕养殖区在使用这2种杀菌剂时也应注意避免污染桑叶,以免给蚕业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8.
四种杀菌剂对两种赤眼蜂的毒性分析及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5%三唑酮、99.5%肟菌酯、96.2%咪鲜胺和95%申嗪霉素4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供试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直接接触毒性LC50值分别为0.822 0、48.70、12.94和24.25 mg/L, 对松毛虫赤眼蜂的LC50值分别为10.55、180.3、218.1和240.3 mg/L。 即4种杀菌剂对两种赤眼蜂的风险性存在差异,供试药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相对较为安全。由于玉米螟赤眼蜂比松毛虫赤眼蜂对供试杀菌剂更为敏感,因此以玉米螟赤眼蜂作为评价农药对赤眼蜂风险的供试生物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螺虫乙酯对雌性斑马鱼的毒性及氧化应激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新型季酮酸衍生物类杀虫剂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雌性斑马鱼为受试对象,研究了螺虫乙酯对其的急性毒性及氧化应激效应。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螺虫乙酯对雌性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7.21 mg/L,属中等毒性。经不同浓度螺虫乙酯(0、36、360和1 800μg/L)处理28 d后,通过检测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Cat、Gpx、Mn-Sod、Cu/Zn-Sod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水平,研究了螺虫乙酯对斑马鱼肌肉组织的氧化应激效应。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可引起斑马鱼肌肉组织中CAT、GSH-Px活性和MDA含量,以及Cat、Mn-Sod、Gpx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但未发现螺虫乙酯对Cu/Zn-SOD活性及Cu/Zn-Sod的相对表达量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螺虫乙酯能够诱导雌性斑马鱼肌肉组织的氧化应激效应,并可能引起机体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种植模式对南方旱地重金属含量及其迁移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和大豆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单种、套种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区土壤中Pb、Cd和Zn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18-2008).套种时, 非根系和根系土壤中Pb、Zn、Cu、Cd、Fe和Mn含量呈下降趋势, 但与单种无显着性差异, 种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影响显着不同, 且根系土壤与非根系土壤差异显着。根系土壤和非根系土壤中Zn、Cu、Fe和Mn以残渣态为主, 占50%以上, 而Pb以铁锰结合态为主, 非根系土壤中铁锰结合态Pb的比例约为40%,而根系土壤约为50%.根系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比例分别占土壤中Cd总量的14.01%~15.82%和9.56%~9.90%,与根系土壤相比, 非根系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比例分别高0.63~0.85倍和1.38~1.48倍。研究还发现, 大豆和玉米对Pb、Zn、Cu、Cd、Fe和Mn吸收富集能力显着不同, 且种植模式对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能力也有显着性影响。在试验区土壤中种植大豆和玉米,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率都比较高, 从而使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较高, 大豆中Pb和Cd含量分别超标48.0~53.5倍和24.8~30.8倍, 玉米中Pb和Cd含量分别超标47.2~51.8倍和9.7~15.8.所有试验结果显示, 在试验区种植粮食作物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 且水改旱不能实现试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