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猪伪狂犬病流行状况和疫苗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在国内许多Bartha-K61疫苗免疫的猪场暴发,传播迅速,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相关研究表明,引起该病大规模暴发的病原为发生变异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多数猪场的PRV野毒株感染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对新型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分子特征及其疫苗的研制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和疫苗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便为研制新型疫苗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水貂阿留申病毒引起的以浆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水貂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器官衰竭,病死率极高,严重损害了水貂养殖产业的经济利益,该病存在于绝大多数养殖水貂的国家和地区。目前,能有效预防该病的疫苗尚未研制成型,该病的防控已成为水貂养殖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在防控方面主要采取淘汰检疫阳性水貂的办法。论文主要针对目前该病在国内外检测方法的特点和流行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为水貂阿留申病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水貂阿留申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快速和准确地对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提供有效引物。[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利用99个ISSR引物,对来自海南岛境内的10个居群中共20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以筛选出适合于所有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结果]从99条供试引物中共筛选出15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的有效引物。用筛选出的15条引物对66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286条DNA谱带,其中23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0.7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1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15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鹧鸪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4.
佐剂作为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安全性及对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受到广泛重视。动物疫苗佐剂种类较多,包括铝佐剂、油乳佐剂和脂质体佐剂等。但由于可应用的佐剂有限,疫苗的需求量增大,因此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佐剂成为新的研究热潮。中药具有易获取、毒性低和免疫活性强等特点,有潜力成为新型疫苗佐剂。笔者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佐剂活性、联合疫苗后的免疫调节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阐明中药有效成分作为动物疫苗佐剂的可能性及研究进展,为新型佐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CpG ODN作为一种拥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免疫增强剂而备受关注,近年来成为疫病防治领域研究的热点。CpG ODN作为一种新型免疫增强剂,在促进免疫应答方面存在一定优势,CpG ODN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安全性高,有效性好。主要从CpG ODN的分类和结构、免疫调节机制、作为免疫增强剂的作用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CpG ODN作为免疫增强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鹧鸪茶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中的引物筛选(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快速和准确地对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提供有效引物。[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先用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EB染色,以Lambda DNA/HindⅢ+Eco RIMarkers为参照,电泳结果用Gel Doc XR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下照相并记录。再用Biophotometer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OD_(260)和OD_(280),并计算出OD_(260)/OD_(280)值,每份样品的OD_(260)/OD_(280)比值均要求在1.8~2.0范围内。测定每份样品DNA浓度(ng/μl),并将其稀释至20 ng/μl,分装后置-20℃保存。利用99个ISSR引物,对来自海南岛境内的10个居群中共20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以筛选出适合于所有鹧鸪茶种质材料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结果]从99个供试引物中共筛选出15个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的有效引物。用筛选出的15个引物对66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15个引物共扩增出286条DNA谱带,其中23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0.7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1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15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鹧鸪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水貂阿留申病毒(AMDV)在体外诱导猫肾细胞(CrFK)凋亡情况,用AMDV-G株感染CrFK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CrFK细胞感染后的细胞存活率,用AO/EB染色法检测CrFK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活性。结果显示,AMDV-G株感染可导致CrFK细胞增殖率下降,产生明显的形态学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MDV-G株感染可引起CrFK细胞凋亡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加,同时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AMDV-G株在体外能够诱导CrFK细胞凋亡,为进一步研究AMDV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吉林省猪伪狂犬病毒(PR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将采集自吉林省疑似发生猪伪狂犬病的临床样品,通过细胞传代、PCR检测和测序分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TCID50法测定分离毒株的病毒滴度,通过家兔感染试验测定分离毒株对家兔的致病性。对TK、gB、gC、gDgE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临床样品经PK15细胞传代后,有3份样品出现细胞病变,经PCR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分离获得3株PRV,分别命名为PRV JL03、JL12和JL15株。通过PK15细胞测定分离毒株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6.5、106.5和107.5TCID50/mL。6只家兔分别接种3株分离毒株(103.5TCID50/只)后均表现为体温升高、注射部位奇痒和四肢麻痹等症状,且于病毒接种后3~4 d全部死亡。3株分离病毒TK、gB、gC、gDgE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TK基因未发生氨基酸变异;gB、gC、gDgE基因部分位点发生氨基酸缺失、插入或突变,其中gE基因在第48和496位分别存在1个天冬氨酸的插入,与国内报道的流行毒株变异特征一致。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3株分离毒株TK、gB、gC、gDgE基因与国内2012年以后分离的参考毒株JS-2012和ZJ01等的上述基因均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说明毒株间亲缘关系较近,位于同一分支;与国外分离毒株NIA3和Becker等亲缘关系较远,位于不同的分支;而与国内早期流行的毒株SC和Ea等亲缘关系介于二者之间。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3株PRV变异株,分离毒株对家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该结果为吉林省PRV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并为相关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吉林省某地区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株JL1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对PRV JL1株TK、gI、gD、gE和g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国内外毒株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JL1株TK、gI、gD、gE和gB基因与国内外其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00%,96.4%~99.9%,98.8%~99.9%,98.1%~99.9%,98.4%~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4%~100%,94.3%~99.7%,97.3%~99.8%,95.7%~99.5%,97%~99.7%。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PRV JL1株gE基因第48位和496位各插入一个天冬氨酸(D),与流行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一致;同时gD基因、gI基因和gB基因分别有不同数量的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L1株与国内近年来分离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尤其与JS-2012流行毒株亲缘关系相对最近,而与国外分离的经典毒株亲缘关系较远。通过对PRV JL1流行毒株的重要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进一步了解PRV变异情况,可为当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防控以及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南热带兰花设施栽培中有害软体动物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软体动物的危害已成为制约热带兰花设施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海南的海口市、琼中县、三亚市各选若干兰园,对设施兰园内和兰园周边地带中存在的有害软体动物进行了调查,现已发现5种蜗牛,分别是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Bowdich,1822)],东方琥珀螺[Succinea orientalis(Benson,1851)],中华小囊螺[Microcystina sinica(Moellendorff,1885)],红粉缘尖巴蜗牛[Acusta tourannensis rhodostoma(Moellen-dorff,1884)]以及平齿坚螺[Camena platydon(Pfeiffer,1845))。另外发现2种蛞蝓,其中一种为双线嗜粘液蛞蝓[Meghimatium bilineatum(Benson,1842)];另一种在海南极为罕见,仅收到唯一一份活体标本,已死亡而尚未作物种鉴定。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各种有害软体动物对热带兰花设施生产的危害的轻重程度,并提出了相关的防除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