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云南省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的总体运作情况,并对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估。认为基金运行效率高、效果好,管理规范,基金可以推广并能持续发展。同时也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HPLC法测定木糖结晶液中糖组分。[方法]色谱柱为SCR-101N糖分析柱(7.9 mm×30 cm),柱温为40℃,流动相为水,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为视差检测器。[结果]以峰高定量,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在4~8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3、0.9997和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n=5,RSD=1.8%)、98.1%(n=5,RSD=0.8%)和99.4%(n=5,RSD=1.4%)。[结论]该方法测定木糖结晶液糖含量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土壤有机碳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土壤有机碳释放速率的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并根据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对小兴安岭地区4种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及各组分含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趋势表现为前期迅速,后期缓慢,并且土壤腐殖质层(A)大于淀积层(B);在4种阔叶红松林中,云冷杉红松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最大,枫桦红松林最小;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及土壤的C/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2)在土壤A层和B层,4种阔叶红松林的活性碳分别占总有机碳的0.89%-1.78%和1.91%-2.87%,平均驻留时间为12-35 d和27-58 d.缓效性碳占总有机碳的22.58%-28.44%和23.87%-42.63%,平均驻留时间为4-19 a和18-37 a.惰性碳占总有机碳的69.98%-76.24%和54.50%-74.22%,平均驻留时间为173 a;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及驻留时间的大小顺序均为: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沉积区不同掩埋层位对CO2在沉积剖面中产生和传输的影响,为定量评估黄土高原地区侵蚀-沉积环境下碳源/汇强度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土柱回填控制性试验模拟沉积土层,在12 cm高土柱的顶部(2 cm)、中部(5 cm)和底部(9 cm)分别添加13C标记的葡萄糖溶液,并设置3种13C葡萄糖溶液浓度(26,52,104 mg C/kg),对比分析20℃恒温培养10 d期间,不同添加位置和葡萄糖溶液浓度对土柱表观CO2释放速率的影响,并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解析不同有机碳来源对表观CO2的贡献,进而探讨不同掩埋层位对外源输入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1)低浓度葡萄糖添加处理下,外源添加葡萄糖的矿化程度在顶、中、底部分别为38.6%,65.1%,50.9%,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随着葡萄糖添加浓度的升高,各层位间的矿化程度趋于一致。(2)顶部添加葡萄糖后,表观CO2中δ13C峰值最大(376‰,1527‰,3176‰),出...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黑土单向冻融过程对不同土层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该研究以东北典型季节性冻融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13C标记葡萄糖(初始添加浓度为200μg/g)模拟春季解冻期土壤最常见有机碳组分,采用室内由外而内的单向冻融(-10~10℃)模拟田间自上而下单向冻融过程,对比分析渐次解冻剥离的外、中、内3个土层在恒温培养15 d过程中的CO2释放速率变化规律,以及激发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单向冻融后,各土柱外层土壤水分均显著增高(为初始含水率的1.20~1.27倍),而内层则明显失水(仅为初始含水率的78.4%~84.5%),且未添加葡萄糖处理的内外层水分差异比添加葡萄糖处理的更加显著;2)未添加葡萄糖土柱单向冻融后,内层累积CO2释放量均值为138.8μg/g,显著高于外层(95.1μg/g);而添加葡萄糖土柱单向冻融后,内层CO2释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异性,前期峰值突出(第4天),可达外层和中层峰值的1.7和2.0倍,但后期快速衰退,最终累积CO2释放速率为外层和中层的1.2和1.3倍;3)添加葡萄糖土...  相似文献   
6.
张小真    宋媛  胡亚鲜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2):74-80
东北黑土坡耕地侵蚀沉积分异明显,且冻融交替频繁,但各坡位土层结构以及通气孔隙度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有机碳矿化和CO2扩散效率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以典型黑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未侵蚀区表土风干、筛分后,选取粗(0.5~1 mm)、细(<0.125 mm)两种粒级,分层回填,全粗、全细、上粗下细、上细下粗4种土柱模拟典型坡位土层结构,对比分析冻融与非冻融不同温度梯度下,各土层结构CO2释放速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非冻融变温(5~30℃)条件下,各土层结构CO2释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上粗下细土层CO2释放速率均值为14.45μg/(kg·h),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增幅达20%~59%,说明不同土层间土壤颗粒大小和上下堆叠关系对CO2传输效率有重要调控作用。经两次冻融作用后,0~15℃变温培养中,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上粗下细土层CO2释放速率均值为4.17μg/(kg·h),略高于其他土层,说明冻涨融缩效应削弱了不同土层结构之间孔隙结构和联通性差...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未来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变化对蒙古栎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通过人工模拟温度升高(2、4、6 ℃)和降水变化(+30%、-30%)的实验方法对蒙古栎幼苗光响应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处理除了对表观量子效率(AYQ)和7月所测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没有显著影响之外,对其他参数均有极显著影响;降水处理仅对9月所测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温度和降水的交互作用对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7月的Yield、qN和qP、9月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Yield、qN和qP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温度增加4 ℃时多数表征蒙古栎幼苗生长状况的参数表现出了一些优势,而当温度增加6 ℃时,所有降水处理的Pn、Pmax、AYQ以及7月所测Fv/Fm、Yield和qP均低于温度对照组。在降水处理+30%或-30%的范围内,适度的增温有利于蒙古栎幼苗的生长,其中以温度升高4 ℃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