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清末以来陕西省汉江上游暴雨洪水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对搜集到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地方统计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经验,对汉江上游地区清末以来(公元1832~2010年)近200年中暴雨洪水的发生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清后期至今这一暴雨洪水高发期的洪水灾害类型可划分为三类:局部暴雨洪水灾害;大面积暴雨洪水灾害;长历时、大面积暴雨洪水灾害。这三种灾害类型各占灾害发生总次数的31%,42%,27%。清后期至今汉江上游灾害性大暴雨洪水共出现59次,平均每3.4年发生一次。从分析发现,清后期以来汉江上游暴雨洪水频次不断上升,尤其是1932年以来,虽然暴雨洪水灾害频次有所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大面积,长历时暴雨洪水明显增多。暴雨洪水主要在7,8,9月份即夏秋两季发生。汉江上游的暴雨洪水类别分布及发生特点不仅与当地地形及气候的异常波动有关,也与人为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汉江上游与黄河晋陕峡谷历史大洪水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江上游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公元1800a以来发生的大洪水事件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汉江上游大洪水发生频率高于晋陕峡谷。1920a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汉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大洪水都有发生频率增大、间隔年份缩短的趋势。2)受副高边缘到达时间差异的影响,汉江上游大洪水时间过程呈"M"型;晋陕峡谷大洪水时间过程呈"A"型。3)影响两地降水的环流形式相似,但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在汉江上游,水汽来源既有东南季风也有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在黄河中游,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是降水的主要来源。两地降水多少及大洪水的发生时间、强度与频次,受到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强弱及其组合情况的共同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陕南汉江谷地17个测站1960-2009年气象资料,主要应用Thomthwaite Memoriai气候生产力模型、Kriging插值法等对当地近50a气温、降水以及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长期趋势进行了初步估测。结果显示:①汉江谷地近50a来暖干化趋势明显,增温突变发生在1998年,降水量减少突变发生在1990年;气候生产力以-91.74kg/hm2.10a的速率减小且在1989年发生突变减少。②近50a来,汉江谷地年平均气温安康、汉中盆地高,北部秦岭南坡最低,变差系数表现为两侧山坡大于河谷盆地;年降水量南部米仓山、大巴山北坡多,汉中、安康盆地少,变差系数也表现为山坡大盆地小;50a来,研究区气候生产力整体呈递减趋势,气候生产力的变差系数显示汉中、安康盆地波动较小。③假定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分别计算当地气候生产力可知,"暖湿型"的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而冷干型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随着汉江谷地气候日益暖干化,气候生产力进一步下降,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汉江上游9个主要水文站49年(1961-2009)的月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并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其进行了降水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汉江上游49年来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加大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选择40年(1961-2000)的降水数据分别对这9个水文站建立灾变预测模型GM(1,1),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通过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检验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抗旱减灾及其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