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近30a新疆哈密地区的径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哈密地区近30a的气象和径流观测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突变法对该地区的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径流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地区径流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且7月份径流量达到高峰,而10月至次年3月的径流量相对较少.哈密地区径流的年际变化主要分为2种情况,有冰雪融水补给的区域径流量呈递增趋势,无冰雪融水补给区的径流量表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分析表明该区月径流量与消融期气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当消融期气温大于15℃时,径流量呈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与SPSS的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建立适合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借助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甘肃省87个县(区)在生态、经济、社会3个因子的得分.在GIS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生成甘肃省环境、经济水平和社会水平区划图.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来看环境是东部好,西部差;而经济和社会水平都是西部好,东部差.并依此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访谈式的环境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与列联表检验的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甘肃省的退牧还草工程对农户的经济影响和农户对退牧还草工程的响应。结果表明:虽然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环境改善效果显著,但是政府的补偿政策缺乏灵活性、补助标准偏低,农户生活水平下降,导致农户返牧的可能性极大,退牧还草政策不成功。  相似文献   
4.
综合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的方法,将冰川解译的传统方法及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应用于喀纳斯河源的冰川边界提取中,并对提取出的单条冰川逐一分析。研究发现:面向对象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能较好的提取具有特征类型的地物;目视解译的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适用于任何类型冰川的提取;传统比值阈值、雪盖指数法、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在无表碛覆盖,积雪覆盖较少的纯冰区效果明显。对阿尔泰山喀纳斯河源区的40条冰川进行解译,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到喀纳斯河源地区精确的冰川边界。结果表明:喀纳斯河源区冰川总体上呈退缩趋势,1959-2011年冰川面积共减少了23.43 km2。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甘肃省土地利用程度高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垂直分异规律是土地利用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定量研究可为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途径。以甘肃省土地利用程度垂直分异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利用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处理,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甘肃省土地利用程度高程模型。研究表明:甘肃省土地利用程度随高程变化呈现出4个趋势:1)海拔高度600~1120m之间,土地利用程度随海拔增高表现为线性递减趋势;2)在1130~3600m高度带内,土地利用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在2600m附近达到最大值;3)在3610~5530m高度带内,土地利用程度呈先减后增趋势,即土地利用程度与海拔高度呈"U"型关系,且在4550m附近达到最小值;4)在海拔高度5530m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单一且均为水域,因此土地利用程度保持不变。最后,结合各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利用垂直分异规律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数量众多的未利用和难利用土地是导致土地利用程度整体较低和呈现不同垂直分异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959-2009年的径流与气象记录,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法和水量平衡模型分析了河源区气候、冰川及融水量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河源区冰川径流量与冰川物质平衡成负相关关系,过去51a间河源1号冰川融水径流共增加157.48×104m3,冰川融水径流量增加主要是由冰川退缩和降水量增加造成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冰川融水径流量增加显著,但整个河源区径流量却在减少,与气温升高导致蒸散能力增强、地下冰结构变化及冰川融水补给能力下降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45年青海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青海省39个气象台站自建站至2009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空间插值技术、Mann-Kendall方法、滑动t检验、Yamamoto和偏值分析方法分析了青海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青海省降水存在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特征,从空间分布上可分为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3个区域。(2)近45年来青海省降水总体上呈弱增长趋势,但逐年值围绕多年平均值的波动较大,降水量少于平均值的年份相对较多。西北部与东北部在80年代后期降水呈波动增加,直到90年代才出现降水的减少,而南部地区则在80年代中期降水就开始减少,并持续到90年代结束,表明90年代青海省处在一个降水偏低期。(3)青海省在研究时间段内出现微弱的降水突变信号,各分区突变时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西北部地区的突变始于1985年左右,南部出现在1980年左右,东北部则出现在2003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土地利用程度地域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程度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程度地域分异的经度模型和纬度模型.结果表明:经度模型是一次线性模型,土地利用程度自西向东呈逐渐增高趋势,这可能与降水等气候因子有关;而纬度模型是二次曲线模型,35°31'N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最高,在其南北两侧均呈逐渐递减趋势,这主要与人类活动和地形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退牧还草工程的农户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访谈式的环境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与列联表检验的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研究甘肃省的退牧还草工程对农户的经济影响和农户对退牧还草工程的响应.结果表明:虽然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环境改善效果显著,但是政府的补偿政策缺乏灵活性、补助标准偏低,农户生活水平下降,导致农户返牧的可能性极大,退牧还草政策不成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