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为了探讨化学杂交剂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的影响效果,1993~1996年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衡农S-1和培矮64S进行了化学杂交剂筛选和应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农业大学生化教研室研制的无毒化学杂交剂“保纯灵”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衡农S-1和培矮64S可育状态下叶面喷施(适宜时期为花粉充实早期),诱导雄性不育效果较好,辅助制种能明显提高杂种纯度,在衡农S-1和培矮64S育性恢复、自交结实率20%左右时,每666.7m2分别用“保纯灵”160和240g,对水200kg叶面喷施1次,一般空壳率达98%,杂种纯度95%左右;F1杂交种子发芽率正常,秧苗生长旺盛;根芽比提高,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保纯灵”对水稻杀雄有效的剂量范围广,活性期长,处理后水稻开花集中,午前花比例提高,雌蕊柱头生活力正常.但处理后的水稻植株对赤霉素有轻度钝感,生育期延长2~3d.  相似文献   
3.
水稻雄性不育遗传的光温启动因子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庭波 《作物研究》1991,5(2):38-42
水稻雄性不育遗传的光温启动因子假说提出:(1)花粉发育是在核序列基因、质序列基因和外界光温序列控制和协调下,通过一系列有时间顺序的生理生化过程实现的;(2)某个核序列基因是一个完成花粉发育某一过程的生理功能基因团,由光温感觉基因、整合基因和多个生产基因及相连的启动基因组成;(3)每一个花粉发育质序列基因对相应的核序列基因的配合具有品种特异性,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建立起来的:(4)核序列基因之间核质序列基因之间,以及核质序列基因与外界光温序列之间的任一联系遭到破坏,都会造成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组培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水稻两系不育系15个基因型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由去稃的糙米粒经无菌发芽获得无菌秧苗。 无菌苗茬转接到附加10.0 mg稬-1 KT、0.25mg稬-1 NAA及8.0%蔗糖的N6培养基上可获得理想的增殖效果。繁殖系数与基因型密切相关,最高者(TB7-3S)可达30以上。转接操作中对无菌秧苗的不同切割方法显著影响到繁殖系数,但对无菌秧苗的株高影响不大。增殖培养的最适蔗糖浓度范围为8.0%~12.0%;在0~12.0%浓度范围内,繁殖系数随蔗糖浓度的增大呈现较有规则的递增趋势;当蔗糖浓度≥16.0%时,繁殖系数急剧下降。KT浓度为0~7.5mg稬-1时,随KT浓度增高繁殖系数呈较有规则的递增趋势;KT浓度为7.5~20.0mg稬-1时,繁殖系数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波动。不同有机附加物对繁殖系数的影响差异极大,20%椰子水、20%西瓜汁和20%苹果汁能显著促进无菌秧苗的分蘖形成(单株分蘖数分别增加63.3%、55.4%和25.29%),1000mg稬-1水解酪蛋白和20%丝瓜汁对无菌秧苗的分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单株分蘖数分别减少10.48%和3.54%)。20%香蕉泥和20%雪梨汁强烈抑制无菌秧苗的生长发育,前者使转接材料全部死亡,后者导致约40%的材料死亡。组培秧苗移植大田后表现为每株最终有效分蘖数较实生秧苗增多、稻穗长度较短、抽穗较早。未观察到育性或其他质量性状的明  相似文献   
5.
为了配合杂交水稻雄性不育诱导剂保纯灵的应用技术研究,探讨了保纯灵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保纯灵处理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衡农S-1和培矮64S两种材料的叶片和颖花核酸总含量均降低,叶片酸溶性无机磷含量降低,而颖花中含量增加;叶片和幼穗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首先表现增加,随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衡农S-1叶片和颖花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均增加,而培矮64S叶片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加,颖花中该酶活性首先增加随后降低;衡农S-1叶片和颖花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降低,而培矮64S叶片和颖花中,该酶活性首先增加随后降低.此外,光温诱导的培矮64S不育株颖花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地高于可育株的酶活性,光温诱导雄性不育与化学杂交剂诱导雄性不育过程中颖花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杂种优势,无论就其遗传学理论意义,还是育种学的实用价值,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所以历来成为遗传学者们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以多基因学说为基础,揭示Fisher(1932)的平均显性度的局限性,从亲本群和所有可能杂交组合产生的杂种F_1代组成的群体来研究杂种优势,提出新的数学模型,以利指导杂交育种或杂种优势的利用。例如,在随机杂交的情形,从这些公式中可计算出相当于双列杂交中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这些探讨也为杂种表现的回归预测(将另文讨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水稻前期苗情预报后期苗情,就要按水稻生长发育的先后次序,建立一系列的回归方程。假定按时间顺序依次获得的苗情农艺性状共有P个,那么共要建立P(P-1)/2个回归方程。如果一个一个地计算回归方程,计算量就太大了。即使用电子计算机,也会感到不方便的,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回归计算方法,能批量计算回归方程,用于从水稻前期苗情预报后期苗情,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节约了计算机内存,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自湖南省衡阳县1979年和1980年两年共17个苗情点杂交晚稻威优六号的系统记载,从中选择了按时间顺序依次获得的11个农艺性状作为研究变量(见表1)。  相似文献   
8.
9.
为了选育高产、抗病、质佳的新品种,研究自花授粉作物数量性状遗传的报道较多,但在小麦方面以半冬性小麦为材料的报道,目前在国内尚少见。最近三年,我们以半冬性小麦的杂种后代作材料进行试验,估算11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通径系数、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从1983年起,用7个野生稻和数十个栽培稻进行杂交和回交来培育水稻新质源雄性不育系。由于人手少,许多杂交、回交和分离世代材料第一次抽穗时来不及再杂交或回交,便从中选择全不育株或高不育株留取再生稻,待以后时间充裕时进行。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多这样的不育或高不育中间材料的再生稻育性逐步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方向是黑染花粉渐次增多,育性渐次恢复,个别材料竟至恢复到正常的结实率。还发现种在玻璃温室里的常规早稻,由于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